|
生態文明已成為引領發展的重要理念和行動,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十三五”時期,全州環保事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機遇與挑戰并存,動力與壓力同在。全州環境保護工作將緊緊抓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這一核心,著力提高環境治理水平。 堅持以“努力成為全國藏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定位為基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努力建設“美麗迪慶”,守護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使全州空間開發格局得到進一步優化;污染防治能力增強;空氣、聲、輻射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良好;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破壞趨勢得到全面控制;物質和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生態州”建設成果不斷完善和深化;環境風險管控能力進一步提高;環境應急管理體系基本建成;公眾參與環保渠道暢通;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系統的良性循環;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環境要求。 精準有效開展污染防治 堅決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水污染方面,按照《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制定完成并公布全州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啟動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排查,組織開展水體達標方案制定工作,明確任務分工,抓好落實。著重研究國家、省級水污染防治方向,研究儲備一批重點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持續加大對全州水環境保護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金沙江、瀾滄江、納帕海等流域水污染綜合防治。做好“兩江”水質監測動態分析。強化對三峽庫區及其上游規劃項目的申報爭取,加快規劃項目實施。高度重視飲用水水源保護,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大氣污染方面,重點加強工業、機動車、揚塵、農業面源等多污染源綜合防控,開展多污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加強重點行業、企業和園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工程建設;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快推進機動車環保管理和城市移動源整治,切實保障城市空氣環境質量。逐步建立覆蓋排污許可證制度。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按照國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全力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及環境治理規劃》的編制工作,實施好第一批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積極爭取后續中央、省級重金屬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支持。 嚴格環境監察執法 不斷提升環境監察隊伍能力建設。提高執法監管綜合能力,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強化與公安、檢察和審判機關的銜接配合,嚴懲違法企業及責任人,合力重拳打擊環境違法。鞏固環境安全隱患大排查整治成果,抓好隱患的整改落實。結合環境監管網格化實施,加強督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加強輻射安全監管。推進輻射環境監管全過程質量管理,實現監管系統化、精細化和規范化。嚴把輻射行政許可關,強化輻射安全管理。加強全州輻射事故應急響應準備工作,切實提高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能力。 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加強預防針對性,持續關注環境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群眾環境訴求,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和緩解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嚴格貫徹落實剛印發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值守,嚴格執行信息報送制度。加強“12369”環保熱線值守,確保管理平臺正常運行,保持通暢、透明的社會信息公開途徑。加強環境應急監測管理,提升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 提高環境監測水平 不斷強化環境監測在政府各項重大決策中的參謀助手作用,切實監控好全州主要城區空氣、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主要流域水體等關系群眾健康的環境要素。完善全州環境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形式,完善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提高信息發布質量。建立健全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機制,開展好縣(市)年度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確保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正常穩定運行,不斷提高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質量。加強國控、省控重點企業污染源監督性監測,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準確、有效、合法。 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強化宏觀管理,促進環評提質增效。大力推進戰略和規劃環評落地,切實推進“四規合一”,加強城市總體規劃、流域綜合規劃以及能源、交通、礦產資源開發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嚴把環境準入關,切實執行“三同時”制度,做好審批權下放承接工作,堅持以環境保護促進結構調整,優化發展方式;積極推動全州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為促進投資規模增長做好服務。同時,加快整改全州范圍內環評“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驗先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 抓好污染減排,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嚴格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追責。全面抓好重點污染減排項目。抓好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綜合保護工程、龍潭湖截污工程及在建和新建城鄉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兩污”處理設施運營監管,各部門按照職責,配合并完成好目標任務,確保完成好減排任務。 高度重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和生態保護 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按照《迪慶州生態創建實施方案》部署,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縣、生態文明鄉(鎮)、生態文明村和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境教育基地等創建活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深入開展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創建層次和水平。積極引導,全面鋪開州級“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為省級生態文明鄉鎮申報奠定基礎。同時,做好省級生態文明鄉鎮申報準備,做到成熟一個申報完成一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堅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指導,協調各相關部門,抓好改革各項具體措施落實。 擴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示范。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鞏固并擴大整治示范效益。加強農村垃圾收集利用體系建設,科學施用農藥、化肥,強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管理,控制農村面源污染。2016年,督促完成維西整縣推進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加快推進全州“傳統村落”建設項目,進一步擴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效應。同時,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申報,積極做好香格里拉市、德欽縣“整縣推進”示范區建設項目前期申報工作。 不斷提升環境宣教和信息化水平 廣泛開展宣傳教育。進一步增強群眾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意識,調動群眾積極性,有助于形成全民參與的濃厚氛圍,真正使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惠及千家萬戶。充分發揮各種載體的作用,努力搭建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環保宣教平臺,圍繞環保重點工作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圍繞環境保護工作亮點特點,加強環境新聞宣傳報道。 大力推進信息公開。認真梳理信息公開相關要求,主動公開環境信息,著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圍繞輿論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積極應對,主動發聲、及時發聲、正確發聲,增強敏感性,提高親和力,做好正面引導、解疑釋惑,說清楚、說明白、說透徹。落實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積極推進公眾有序參與環境事務。 推進“環保數字化”建設。大力推進全州“數字環保”平臺建設,融入“互聯網+環保”先進理念和環保“大數據”建設思路。實現全州環保監管數據無縫對接,實現數據共享。 思路方向和目標任務明確,能力和作風至為關鍵。全州環保部門繼續加強作風建設,讓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持續提升素質能力和改進工作作風,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成果,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明黨紀,維護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嚴肅性;層層傳導壓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正風肅紀,不斷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堅持持之以恒,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制度化、長效化;加強事項監督,積極維護群眾環境權益;堅持示范表率,領導干部帶頭廉潔自律。? ??6月5日“世界環境日”期間,我州各級環保部門、各相關單位圍繞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動員引導社會各界著力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理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呵護環境質量,共建美麗家園。 2016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為“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在當天開展的宣傳活動中,各縣市區環保局結合實際,以環保咨詢、投訴受理、訪談互動、發放環保宣傳品、環保圖片展示、知識講座等形式開展宣傳。 活動中,我州群眾積極參與,工作人員對市民提出的“龍潭河治理”“飲用水水質”“空氣質量標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各縣(市)區在街道醒目位置、鄉(鎮)及農村懸掛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標語橫幅。主城區電子屏滾動播放今年環境日主題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內容。當晚,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蔡武成在迪慶電視臺發表電視講話。指出,環境問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綠水青山就是財富,藍天白云也是幸福。號召各行各業迅速行動起來,帶頭節約資源,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希望廣大干部群眾要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形成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生活習慣、生產方式和良好風氣,為努力成為“全國藏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做出積極的貢獻。 另外,從5月25日起,州環保局在《迪慶日報》開辟專欄,連續10天刊發《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倡議書》,組織各縣市區環保局全方位收集整理全州環境保護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成效、案例警示、污染減排、扶貧攻堅、黨風廉政建設等內容,宣傳環保知識、環保政策及工作動態。同時,通過電視播出環保專題系列報道,分別反映宣傳我州群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綠化環境,美化家園;環保部門環境監測工作服務環境監督管理;落實新《環保法》,推進環境監察執法水平提升;多角度展示全州各級環保部門宣傳工作動態。 ?6月3日,州環保局通過移動、電信及聯通等向全州手機用戶發送了今年環境日主題公益短信息,號召全民共同履行環保責任,共建美麗家園,爭當全國藏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 傾聽訴求抓落實 精準發力保脫貧 ——州環保局奪通村扶貧工作綜述 2015年以來,州環保局堅持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多次深入貧困村戶走訪調研,最終制定了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能力提升建設等精準幫扶措施。2016年,該局集中力量,全力落實各項幫扶工作,確保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奪通村道路硬化工程進展迅速,道路硬化將加快該村脫貧摘帽步伐。長期以來,奪通村除沿江(伏霞公路)一線交通便利外,哈更、白升等上片區7公里道路全是毛路,路基窄、彎道多,且塌方安全隱患大,無法滿足長遠發展需要。本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州環保局通過多次調研、實地勘察,實施了拓寬、加固、路面硬化等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哈更村民小組通組通戶道路硬化4公里,該工程總投資229.63萬元,計劃在年內完成。項目的實施極大改善了沿線村莊居民出行,對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以及集市貿易的繁榮、降低公路運輸成本等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建設完成集人畜安全飲水、種植澆灌為一體的500立方米蓄水池1座。 生態環境方面,州環保局通過實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處置工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奪通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設施落后,造成垃圾收集處理困難且村民環保意識不強,隨意丟棄、傾倒垃圾現象發生。長期堆積的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溝渠河流,污染水源,影響環境衛生;同時,垃圾腐爛霉變產生的毒有害氣體,影響群眾身心健康。因此,進行農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是保護生態環境和提升群眾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迫切需要。州環保局結合《迪慶州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在掛鉤點建設垃圾焚燒池一座并配套垃圾桶、垃圾運輸車及項目管護人員,項目實施涉及13個村民小組1334人;工程建設總投資估算為30.57萬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協調、項目選址等前期工作。通過項目實施,使群眾切身感受環境改善帶來的現實利益,切身體會環境優美、經濟發展、社會文明的緊密聯系以及自然、經濟、社會相互依存的關系,環境保護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在環境保護和建設美麗家園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產業發展方面,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奪通村在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改善。當前,葡萄種植產業、家畜飼養業穩定增收;油橄欖種植成為增收產業;核桃產業種植范圍廣數量多,長勢良好;種植的60多畝附子將在年內實現效益;通過合同定向收購、示范帶動方式,奪通村哈更村民小組將實施250畝石葉草種植項目,確保農戶增收。 能力提升方面,在州環保局的幫助下,該村不斷加大農業技能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今年以來,先后開展了種養殖培訓等實用技術培訓,收到良好效果。今后,州環保局結合貧困戶實際,開展挖機、廚師等技能培訓,并開展勞務輸出工作。通過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的方式,提高掛鉤村農戶的職業技能,拓寬農戶的致富渠道,增加就業機會,從而提高農戶收入,早日實現脫貧、摘帽、增收的目標。? ?
傾力扶貧 情滿奪通 ——州環保局工作組深入扶貧點調研側記 一株株長勢喜人的核桃苗,一片片葡萄林綠油油生機盎然。一條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如玉帶在群山之中蜿蜒盤旋,通村入戶。走進德欽縣奔子欄鎮奪通村,只見村民正在拓寬路基、運輸砂石,抓緊硬化鄉村道路。全村上下呈現出繁忙、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盛夏時節,由州環保局黨組領導、各科室站負責人組成的扶貧工作隊深入扶貧掛鉤村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產業項目落實、生態環境整治調研走訪及傾聽訴求工作。 在奪通村期間,州環保局黨組與奔子欄鎮黨委、政府及人大相關人員交換意見。帶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目的,州環保局扶貧工作隊與村“三委”班子召開座談會,溝通交流推進脫貧摘帽工作,傾聽訴求。在交流中,村“三委”班子介紹了工作推進情況、下步整合資源實施規模化養殖計劃;指出群眾對產業結構調整存在怕擔風險等問題;希望給予規模化產業發展更多幫助支持等訴求。 州環保局負責人指出,奪通村農業基礎薄弱、穩定增收渠道不寬、特色產業規模小,加之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制約了發展。為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脫貧摘帽任務,既要全面推進,又要突出重點,因戶施策、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工作組結合實際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要統一思想,抓好組織領導和基層建設。新班子要向組織看齊,把精準扶貧作為當前的最大政治任務、最緊迫的中心工作、不折不扣落實政策,推進既定任務落實。強化宣傳力度,調動群眾積極性,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強烈愿望,讓群眾能夠理解、配合扶貧產業項目開發;全局要做到不脫貧不脫鉤,認真落實好部門的包村包戶責任。二要抓好群眾素質提升,通過技能培訓、勞務輸出、資助就學,提升群眾就業能力。三要抓好集體經濟的培育和發展。加強產業扶貧,堅持長遠發展與短期見效相結合、示范引領與大面積發展相結合,壯大集體經濟。確保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四要抓好環境治理,圍繞“山、水、林、田、路”,推進村莊及其周邊環境整治,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