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主席斯坦利?穆通巴?西馬塔 方堃 攝 中新網湖州6月18日電 (方堃 李晨虓)“創新攸關人類現在與未來,要解決全球貧困,創新是不二法門。”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大會主席斯坦利·穆通巴·西馬塔在浙江湖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智庫會議(T20)上表示,解決貧困與收入差距問題,需要創新經濟體制,真正讓人民成為經濟增長的受益者。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國家、地區間貧富差距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當今全球依然有大量人口生活于饑餓之中。 國際勞工組織(ILO)日前發布報告稱,截至2016年5月,全球有近20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10美元,而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仍占36%。誠然,貧困已成全球必須應對的挑戰。 “如果經濟增長未能滿足普通民眾的發展需求和愿望,那么經濟增長將毫無意義!”當日會上,斯坦利·穆通巴·西馬塔指出,當前國際貿易已成可觀規模,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但貧困挑戰非常嚴峻,收入發展不平衡在加深。貧窮是人類面臨的眾多最具挑戰性的核心議題。因此,經濟增長的產出應該且必須讓普遍民眾脫貧。 于脫貧事業,中國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十二五期間,中國成功實現了讓1億人口減貧;國際勞工組織(ILO)、世界銀行等權威國際組織報告顯示,中國的貧困人口近年來迅速下降,成為消滅世界貧困的重要力量之一。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也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宏偉目標。 然而,面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新常態,如何利用創新這一人類“兵器庫”幫助全球更多人脫貧。斯坦利·穆通巴·西馬塔建議,企業應當創新理念,成為企業公民,對公民的基本經濟社會需求具備責任感。“新經濟中的企業應該與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合作,共同促進民眾的經濟社會發展。” 同時,政府也更應注重基礎教育,積極利用企業等多種形式民間資本,投資教育產業,創新教學內容,兼顧理論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培養。 他還指出,各國經濟體中新興的全球參與者需要制定全球金融和治理體系,從而加強透明性、問責性和公平競爭。“有效的治理架構、遵守法治,是推動構建有利投資環境的前提條件,可持續社會和經濟發展能有效地服務提供,創造工作機會,從而使更多人脫離貧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