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記者走進香格里拉市三壩鄉安南村甲溝藥材種植戶羅正林的藥材基地,眼前的景象著實讓人欣喜,重樓、木香、白芨等名貴藥材長勢喜人。 “我從事藥材種植已經有10多年了,對于農村藥材種植有著深厚感情。另外,家鄉有著良好的土地資源,我最大的愿望莫過于給父老鄉親們鋪好致富的道路。”在藥材基地里,看著鄉親們忙碌的身影,羅正林感慨地對記者說。 據羅正林介紹,甲溝村民小組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有很多野生名貴藥材。過去,村民們由于深受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采取“殺雞取卵”的致富道路,由于長期的挖采,野生藥材每年逐量減少,這不但沒有帶動相親們脫貧致富,還使當地森林受到了嚴重破壞,看到這一現象,羅正林急了,他冥思苦想,最終選擇了發展藥材種植的道路。 早在2001年開始,羅正林就開始在自己家的承包地里種植中藥材,把山上采挖的重樓等藥材移栽到地里,同時,高價回收鄉親們的藥材。 發展藥材種植,首先要掌握技術,在這一點上,羅正林可謂是費盡了心思,他先后深入到州內外的很多藥材種植地區學習,并買來了很多書籍邊學習,邊實踐,那些日子,他似乎著了魔似的,認真研究各種藥材的生長習性,有些時候他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長期的學習實踐,他系統的掌握了一套種植藥材的技術,成為了當地種植藥材的行家里手。 他在引進外地品種的基礎上,先小面積試種當地藥材,進行自交、雜交、組培實驗,培育出了新型高產優質的重樓等中藥材品種。通過幾年的發展,羅正林在村里創辦起大型藥材種植基地,藥材種植給他帶來了每年約4萬元的收入。 成為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后,他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示范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走上中藥材種植致富之路。 “農村經濟必須要走好訂單路子,走好產業化發展路子。”羅正林說,目前,他正忙著創建合作社,打算走“基地+農戶+市場”的發展模式,把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經濟優勢,把當地的藥材種植做成大產業,從而帶動更多的群眾脫貧致富。 “給子孫后代留一片凈土,給父老鄉親多謀些福利,這樣才對得起養育我們的一方水土”。羅正林說。(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