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霞若鄉各么茸村黨總支書記李瑞英 “紅旗在藏區,黨性在心里。”剛受表彰的全國“兩優一先”優秀黨務工作者李瑞英說:“一個村最核心的是黨支部,支部的核心是書記。所以,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做好做細做實工作的同時,用心用情用力帶領全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德欽縣霞若鄉各么茸村黨總支書記李瑞英的心里話,是她20多年堅持為藏區群眾服務的真實寫照。 6月底,記者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各么茸村,只見當歸、秦艽、金鐵鎖等中藥材長勢喜人。“李書記是我們全村群眾信得過的貼心人。”村民林弟樹說。 李瑞英說:“作為黨的基層干部,主要職責就是幫助群眾致富,只有群眾富裕了,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和諧穩定,也才能讓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鞏固。” 她立足本村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風俗習慣,深入分析村里的困難和發展前景,提出了“提高村民素質、推動特色產業、建設基礎設施”3大發展思路,并帶領村干部為每個村民小組制定產業發展計劃。去年,該村經濟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5300多元。 為解決村集體“無錢辦事”的難題,她又圍繞“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組織有力”的目標,用好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通過“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方式,由黨員干部帶頭,帶動全村群眾發展養蜂、中藥材、核桃等特色產業,村級黨組織年收入超過5萬元。村民阿堆說:“黨支部帶領我們修路、種核桃,發展產業,成為我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此外,她還建立了黨員固定活動日。10個村民小組黨支部每月開展1至2次“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義務開展修橋補路、植樹、環境衛生整治和理發等活動。通過長期堅持,為群眾服務已成為全村207名黨員的習慣,黨員在群眾心目中也樹起了威望。 2012年鄉鎮換屆時,組織找她談話,想把她調到縣級機關任職。可她毫不猶豫地說:“我的根在基層,與群眾在一起感覺很充實,還是讓我留在基層吧!”(云南日報記者 尤祥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