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成年滇金絲猴在樹上活動。李繼明攝
滇金絲猴家族在人工投喂點覓食。吳琮三攝 “大個子家母猴連續兩年產下小猴,整個展示群生了13只,活下來12只,白馬雪山維西片區野外群至少新生30只。”云南省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維西管理分局局長鐘泰說起滇金絲猴近況,滿是興奮。 滇金絲猴是我國特有的一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是世界上除了人類以外分布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被稱為最美麗、最高貴的猴子,終年生活在海拔2500—4700米的高山森林里,數千只的數量,讓它們和大熊貓一樣瀕危罕見。經過長期保護,滇金絲猴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已增加到3500多只。 鐘泰告訴記者,僅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滇金絲猴的數量就已達1500只左右。由于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在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云嶺山脈主峰兩側的高山深谷地帶先后發現新種群;今年還在大理“天池”保護區發現野外滇金絲猴,其邊緣分布區域向南擴展了約40公里。 “今年雨水偏多,給我們的跟蹤監測帶來了一定難度,但種群數量穩步增加、分布范圍擴大確定無疑。”鐘泰說。 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地帶,也是滇金絲猴的核心棲息地。2009年,國家林業局批準在白馬雪山保護區建立云南滇金絲猴研究中心。此后,迪慶藏族自治州政府投資4800多萬元,在維西縣塔城鎮響古箐建設了野生動物救護站及滇金絲猴展示區。 談到未來對滇金絲猴的保護,鐘泰說:“保護區將加強對滇金絲猴及其棲息環境的科學研究和監測,進一步摸清滇金絲猴的‘家底’,并努力恢復和建設滇金絲猴的生物走廊,不斷拓寬猴群棲息地,為滇金絲猴種群之間基因交流創造條件。”(人民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