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煙草公司組織貧困戶跨地域學習交流側記 ● 解大欽 參觀各么茸村中藥材種植基地。 里底瑪村民小組使用新式改良版蜂箱,收集率高。 群山環抱的德欽縣霞若鄉各么茸村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維西縣攀天閣鄉美洛村20余名傈僳族貧困戶代表乘坐迪慶煙草公司大巴車來到各么茸村。他們身著民族服飾,帶著傳統樂器,更懷揣著脫貧致富的美好愿景。 2015年,維西縣攀天閣鄉美洛村成為迪慶煙草“掛包幫”“轉走訪”扶貧點。迪慶煙草公司干部職工多次深入美洛村走訪調研,根據“扶貧先扶志,治貧必治根”的思路,設計扶貧工作規劃,提出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民族文化傳承保護三個方面進行幫扶。今年6月22日,迪慶煙草公司組織貧困戶代表21人到霞若鄉各么茸村參觀學習。 各么茸村轄10個村民小組267戶1039人,黨員204人。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扶持下,村“兩委”班子算好經濟“發展賬”、家園“生態賬”,結合全村氣候、海拔、資源、土壤優勢,看準養蜂、核桃和中藥材市場前景好、收入高、增收快的特點,提出以養蜂、核桃、中藥材為主,以產業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的思路。同時,落實“白馬雪山生態農業保護”新概念,以發展區域生物產業為目標,把森林養蜂、林下中藥材、核桃種植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項目。通過全村群眾辛勤努力,各么茸村逐漸成為脫貧致富轉型發展的標桿。 在各么茸村委會,各么茸村黨總支書記李瑞英向美洛村貧困戶代表介紹各么茸村黨建工作。她說,各么茸村黨總支在探索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黨建工作思路和模式:建立黨員群眾共同活動日,每年7月1日,每個支部發一個帶黨徽標志的蛋糕一起為黨過生日;黨員自帶器材義務給老人和兒童理發;重陽節黨員集體為6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每個支部每月開展1-2次“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義務修橋補路、義務植樹、義務環境衛生整治等活動。通過長期堅持,為群眾服務已成為黨員的習慣,黨員在群眾心中樹立了良好形象。“作為黨員,最幸福的事莫過于群眾相信你。許諾群眾的話一定要兌現,答應做的事一定要落實。”各么茸村黨總支的黨建工作經驗深深影響和感染了參加學習的代表。 隨后,美洛村貧困戶代表在州農牧局技術骨干提布的帶領下來到德欽縣品吉高原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參觀學習。在德欽縣拖頂鄉,提布是貧困戶脫貧致富領路人,從中藥材種植到病蟲害防治、從養蜂技術到蜂蜜銷售渠道,提布都為當地村民盡心盡力。提布講解了公司運作模式,對比霞若鄉和攀天閣鄉養蜂特點和區別,分析蜂蜜等農產品產銷趨勢。 每到一間廠房,美洛村90后村官冷紅林都用隨身相機拍照,“由于時間有限,太多東西需要學習了,我只好先拍照記錄,回去后再整理參觀學習資料。” 從品吉公司出來后,前往各么茸村里底瑪村民小組。里底瑪是各么茸村最遠的一個村民小組,盤山路狹窄,大巴車無法通行,大家轉乘面包車上山,來到海拔3000米的一片原始森林。大家一下車就嘖嘖稱贊,原來這里是里底瑪養蜂廠,一排排蜂箱錯落有致地散布于林間,清泉流淌,空氣清新,是養蜂的極佳場所。里底瑪村民小組組長阿里定主介紹,里底瑪的蜂箱全部是方形的新式改良版蜂箱,具有產蜜量大、收集率高、便于搬運等優點,合理的蜂路與槽框設計讓村民嘗到不少甜頭。“這樣一片槽框如果產滿蜜可以賣到50元,一整個蜂箱就可以賣出900元的價格。這30個蜂箱是扣金家的,他家一年養蜂收入約3萬元。”阿里定主說,里底瑪養蜂最多的一家前年賣蜂蜜收入14萬元。可以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里底瑪的金山銀山。” 從養蜂基地返回海拔2700米的里底瑪村民小組,一條不算寬闊卻干凈的水泥硬化路聯通了每戶人家,路上不見動物糞便和垃圾,山坡上的農作物與中藥材按照功能布局,規規整整。 林弟樹是里底瑪小組的會計,也是一名藥材種植技術能手,他家重樓和金鐵鎖長勢良好。去年,林弟樹銷售4溝重樓就賺了3.6萬元,1畝地可以種植重樓10余溝。林弟樹介紹了各種藥材的種植方法,他說:“心態正了,路子對了,翻身僅是眨眼的事。” 相同的語言和歌舞文化拉進了彼此的心。伴隨著笛朽篥輕快的樂聲,美洛村貧困戶代表和里底瑪村民手牽手跳起歡樂的傈僳族“十二腳”。 攀天閣鄉黨委書記李輝說:“迪慶煙草公司組織這次活動,意義很大,到各么茸村取到了不少‘真經’。” “扶貧是一項長期而艱難的工作。”迪慶煙草公司負責人肖瑪說,扶貧既要扶志更要扶智,既要讓村民看到脫貧的希望,更要讓他們開闊思路,靠自己的奮斗實現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