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李克強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李拓)“‘人’是我國發展最大的潛力所在。把‘人’的力量調動起來推進創新,就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今年6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曾這樣肯定科研人才在我國推進創新中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中提到,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促進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以深化改革更好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積極性”。? 《意見》在此時出臺,無疑是李克強為全國的科研人員放活了一池春水,讓莘莘科研人可以在更為寬松、有利于工作的政策環境下“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胸懷強國富民之志?讓科創人員的貢獻與待遇更匹配? 想打勝仗必先定軍心、免后患。? 黨的十八大以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反復提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有著高學歷、高水平的廣大科研人員,無疑是這支“創新大軍”中的主力特種部隊。因此,讓科研人員在工作中能夠有更多獲得感,才能持續不斷地提升我國的科研水平。? 這一問題,也成為了李克強的“心頭事”。? 在2015年1月9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李克強強調要逐漸把更多資源投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面,改革人才評價體系,讓潛心研究的人心無旁騖、厚積薄發,讓創新創業的人有施展空間、無后顧之憂。? 2015年7月27日,李克強出席國家科技戰略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他再次指出,科技人員是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是創造社會財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應當是社會的中高收入群體。在基礎研究收入保障機制外,還要創新收益分配機制,讓科技人員以自己的發明創造合理合法富起來,激發他們持久的創新動力。? 其實,淡泊名利一直是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優秀品質。鄧稼先、錢學森、童第周、師昌緒、梁思禮……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無一不是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典范。? 面對我國科研工作代表,李克強高度肯定中科院學部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幾代院士胸懷強國富民之志,淡泊名利、刻苦鉆研,創造了一項又一項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 因此李克強更是直接指出:“一個國家需要一批甘于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投入,讓科學家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生活體面有尊嚴。科學家受尊重,創新才蔚然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