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還未到,種植在維西縣塔城、迪慶經濟開發區等地的新新2號核桃已經咧開嘴,等待主人采收走向市場、走到消費者口中。而此時,當地老品種核桃還在孕育核桃仁,一個月后才能成熟。 2007年,為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州林業局統一安排,州林業局產業科、種苗站、林檢局、林科所等職能科室組成技術小組,通過多方選定,從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引種新新2號核桃,通過9年的引種馴化、區域性試驗、生產性試驗,新新2號在迪慶安家落戶,繁衍后代。由于成果突出,在2016年8月2日召開的全州科技創新暨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新新2號核桃引種馴化項目獲州科學技術獎勵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迪慶野生核桃資源豐富,核桃產品收入是許多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至2007年,州林業局種苗站開展區域耐晚霜核桃選優工作,通過篩選,本地品種較雜,干果外形差異較大,無法保障核桃產業發展所需種苗繁育條件,且全省范圍內核桃種苗、品種不能保障核桃種植種苗需求。 經多方面調查、多品種對比,州林業局種苗站決定引種新新2號核桃。通過引種種植、區域性試驗、生產性推廣種植,新新2號核桃在1800米-2190米海拔區間內8月中旬成熟采收,在2200米-2540米海拔8月底成熟可采收,比本地泡核桃成熟期提早1個月以上。 新新2號核桃核仁白飽滿,口味香,品質好,通過云南省分析檢測中心檢測,其脂肪含量65.6%-68.8%,蛋白質含量19%-20.7%,適合飲食“低脂肪高蛋白”的營養需要。2015年11月27日,云南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審定為良種。 雖然新新2號是國家核桃金獎品種,但種苗站沒有盲目推廣種植,將引種馴化區域選擇在湯堆組、新仁上村和阿東組;區域性試驗選擇其宗村、洛吉村、巴東村;生產性推廣擴大為塔城鎮、上江鄉、燕門鄉,從村民小組到鄉鎮以點帶面,選擇具有海拔、氣候、降雨等差異的地方推廣種植,為推廣核桃科學種植、規范田間管理積累經驗。由于新疆距離我州遙遠,單靠購買種苗種植成本高、投入大。州林業局提出建議,招商引資,在州內建立良種核桃采穗基地和良種核桃種苗繁育基地,科學采穗、科技育苗,有效降低成本。 該建議得到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州林業局申請國家及省級扶持資金100萬元,引資企業注資94萬元,采取“行政監督、企業引領、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社會評價”的模式,在開發區新仁上村建立105畝迪慶州良種核桃采穗圃和100畝迪慶州新興核桃良種繁育基地。采穗圃于2008年3月-11月引種132000株母樹,成活率98%,2010年開始采枝,到2015年底,采穗圃已供應優質核桃穗條300多萬條,約900萬芽。2011年,州良種核桃采穗圃被省林業廳評定為核桃定點采穗基地。 該基地將采穗基地建設與育苗基地建設同抓,做到育苗基地每一棵核桃嫁接苗的接穗都來自采穗基地。在州林業局種苗站、林檢局等職能部門的嚴格監督下,共計育苗350萬株。2014年,該育苗基地被省林業廳定為核桃定點育苗基地,成為我州唯一一家省級核桃定點育苗單位。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州林業局確定香格里拉市洛吉鄉洛吉村、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維西縣塔城鎮其宗村為州級優質核桃種植示范村;2010年,確定香格里拉市上江鄉、德欽縣燕門鄉、維西縣塔城鎮為全州優質核桃產業發展示范鄉鎮。從技術指導、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全方位提供服務,形成核桃產業發展“學有典型、干有目標、看有榜樣”的良好局面,到2016年4月,全州共計推廣種植新新2號9.4萬畝。 新新2號核桃品種具有適宜性強、早實、早熟、豐產等優點,種植后第2年開始結果,4年進入初產期,7年進入盛產期,比本地泡核桃提前4-5年。通過大田矮化種植,新新2號核桃初產期,平均畝產干果70公斤左右,進入盛產期,平均畝產干果200公斤以上,超過本地泡核桃產量。維西縣塔城鎮其宗村436戶農戶在2009年種植新新2號核桃3518畝,2012年開始產生經濟效益,其中200戶種植戶2013年底單戶最高收入達7000元,最低2000元,2014年比2013年還翻了一番。 (王沙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