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上海紡織博物館與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絢彩中華—中國香格里拉藏族服飾文化展”在滬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分為五個單元,以迪慶藏族傳統服飾文化為主,并結合人文自然資源,輔以多媒體手段,展示了迪慶地域獨有的民族特色文化。展期至11月20日結束。 上海紡織博物館館長蔣昌寧表示,民族服飾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和歷史追述。迪慶香格里拉藏族服飾內涵豐富、結構復雜、層次多樣、特點鮮明,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紡織博物館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能引起更多人對藏族文化的關注。為了配合這次服飾展覽,上紡博和迪慶州博物館還特別舉辦了《夢瑩藍天—中國迪慶映像攝影作品展》,讓觀眾在參觀服飾的同時,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民族風貌有更直觀、更生動的感受。 藏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和滇、川、青、甘四省區的十個藏族自治州,總人口約460萬。根據地域以及藏族方言的差異,藏族主要劃分為衛藏、康巴和安多三大區域,迪慶屬于康巴藏族。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滇、川、藏三省區結合部,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州。這里雪山聳立,江河縱橫,峽谷深邃,高山湖泊星羅棋布,原始森林郁郁蔥蔥,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在迪慶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藏、納西、傈僳等25個少數民族,總人口41萬。 迪慶州博物館館長和桂華介紹說,迪慶藏族的傳統服飾色彩絢麗,風格獨特。生活在金沙江、瀾滄江兩岸河谷臺地的藏族主要以農耕為主,因居住海拔較低,氣候溫暖,服飾質地多為絲、棉為主,服飾輕盈,色彩艷麗。 生活在高寒牧區的藏族主要以牧業為主,為了抵御嚴寒,他們的服飾多用野獸皮、家畜皮和毛織品。如香格里拉市洛吉鄉尼汝村、格咱鄉(以浪都為代表)和東旺鄉的藏族,因氣候寒冷,服飾質地以羊毛紡織或牦牛毛紡織(氆氌)為主,婦女穿對襟連衣裙,男子穿楚巴。服飾色彩鮮艷,亮度和冷暖調性對比對比鮮明。 高原壩區的藏族則農林漁副牧兼營,服飾兼有農區和牧區的特點,同時也借鑒吸收了周邊民族服飾中的一些元素。如香格里拉市建塘鎮和小中甸鎮的藏族,其服飾為典型的高原壩區服飾,服飾質地以布和呢子為主。婦女穿對襟大褂,外著紅色或黑色坎肩,腰系白布圍腰,頭戴布帕。因地域與納西族和白族鄰近,服飾文化受周邊白族和納西族的影響較多。 現代社會,本土化、多元化、個性化的審美理念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現代藏族服飾中。透氣舒適的棉麻面料和手感柔滑的莨綢成為主打面料,在保持傳統工藝的同時還通過堆砌、疊加、褶皺、拼貼、切割等現代服裝工藝的立體塑造,使傳統傳統服飾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藏傳佛教羌姆舞服飾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扒寄贰?,是藏族人民創造的獨具魅力的宗教舞蹈,是藏傳佛教密宗壇城祭祀舞蹈,它集繪畫、面具、服飾、音樂、舞蹈于一體,通過樂舞的形式,呈現藏族人民善與惡、生與死、神靈與鬼怪、今生與來世的思考。 迪慶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觀眾演唱藏族歌曲。 迪慶香格里拉藏族服飾內涵豐富、結構復雜、層次多樣、特點鮮明,是我國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紡織博物館與迪慶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交流。(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