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經驗 補“短板” “我們家的當歸苗為什么得了根腐病?我們家的當歸為什么公歸多?”觀摩學習的人員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技術人員實地詳細解答一連串的問題。 “我懂了,懂了,回去后,我要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產上。”巴丁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和美光對現場解答疑難問題的維西縣供銷社藥材土產公司技術員說。 像和美光一樣,20多名觀摩學習成員通過兩天的觀摩學習都有了沉甸甸的收獲。 巴丁村觀摩學習團為什么如此專心學習?話還得從頭說起。去年,維西縣供銷社給葉枝鎮巴丁村發放了當歸苗和有機化肥,但由于種植管理技術不到位,當歸沒有給群眾帶來好收成。巴丁村黨總支、村委會負責人把這一情況匯報給縣供銷社負責人。 “我們搞這次觀摩學習活動就是要解決突出問題。”維西縣供銷社負責人說,“百聞不如一見,最好的方式就是現場觀摩,現場學習,現場培訓。” 為讓觀摩學習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維西縣供銷社對學習時間、參加人員、學習內容等作出周密安排,并精心組織實施。 觀摩學習團到永春鄉美光村馬邊海村民小組當歸育苗、種植示范基地觀摩學習后,大家認為,這個基地一是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益好;二是生產管理,模式先進,采用“黨總支+公司+農戶”方式組織生產銷售,解決了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不相適應的問題,尤其讓大家眼前一亮的是,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通過財政扶貧資金股權量化增加了收入,走上了脫貧路。隨后,參觀團先后到拖枝養雞專業合作社、生物園區重樓基地、花樂壩中藥材基地觀摩學習。 一路觀摩學習,一路發現不足,一路思考問題,一路解答問題。參觀結束后,供銷社組織觀摩學習團成員在供銷社會議室召開座談會,大家踴躍發言,暢談學習體會,查找不足,交流發展特色產業的想法。 學經驗,補“短板”,促發展,摘窮帽。“通過觀摩學習,我們找到了差距,我們的生產組織方式落后,生產技術落后。今后,我們下大力氣克服這兩塊‘短板’,把特色產業做強做大。”巴丁村黨總支負責人的小結引起與會同志的強烈共鳴。(楊洪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