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要貫徹落實“生活在人民當中,真誠地和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切實扮好燃燈者、瞭望者、挑戰者三種角色。 新聞工作者要做好積極的價值引領,通過愛國愛家、勇于擔當、胸懷正義、激濁揚清、敢于直言、撥云見日的新聞宣傳,將更多富有民族價值、傳統美德的好新聞,精彩的中國故事,傳送到千家萬戶,讓公眾尋覓到明晰而準確的精神燈塔,得到積極健康、厚重致遠的發展。 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也是公共道德、公共良知、社會正義和真相的瞭望者、看護人。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將公共責任感、新聞使命感扛在肩頭,不為誘惑所動,不為艱苦所懼,去除內心的自私,堅守人格獨立,堅守崇高的新聞理想,正如新聞前輩張季鸞所言:“報人的職責是在謀人類的共同福利”為國家擔當起正氣,為社會和諧發展做出積極的引領。 在中國網民總量已經達到七個億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公眾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專業、更現代、更快捷的要求,新聞工作者要站在信息的前端、市場的潮頭,以競爭者、挑戰者的姿態,參與和推動新聞和社會發展。報刊要強化融合趨勢,形成立體多樣、時尚多元的現代傳播體系,比如積極推出新聞公眾號、新聞App、報刊客戶端等等,給公眾提供活潑新穎、富有競爭力的好新聞。記者們也要走出傳統思維的限制,多一些“互聯網+”思維,多一些攝、錄、編、網絡技能運用的全媒體素質,以全媒體記者的身份進行新聞采寫和傳播,為受眾提供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提高新聞質量、新聞深度,優化傳播效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耿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