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奧的大道理往往寓于生動活潑的小故事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大道理,但這個大道理卻蘊含著許多小故事。 前幾天,在維西縣城做理發行業近30年的趙師傅感到十分煩惱,一向很好的生意冷清了。經過觀察,趙師傅發現顧客減少的原因是年輕人都到對門開張才兩年多的美容美發店去了。趙師傅好納悶:“年輕人為什么都到對門的美容美發店去了呢?” 凡事有因有果。趙師傅對門的美容美發店其實也在適應市場變化中生存發展。這家美容美發店的3個從業人員是湖南籍年輕人,兩個小伙子、一個小姑娘,他們的發型很時髦,起到了“模特”作用。他們為顧客提供的服務隨市場而變化,最近流行什么他們就向顧客提供什么,比如男士蘑菇頭、女士卷發燙發等。這幾個年輕人會利用互聯網及時掌握美容美發業的動態,及時更新服務。發型與時俱進,提高了供給質量,服務價格也沒有明顯提高,當然受人歡迎。而趙師傅這邊的情況就不同了,發型長期保持不變,一年四季就那么老三樣,這樣的服務無法滿足年輕人追求時尚的需求。 趙師傅和他對門的美容美發店同樣是供給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因墨守成規,趙師傅敗下陣來。 從大的層面來看,中國游客到國外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等都是供給側問題。近年來,因為經濟結構不盡合理,部分工業領域產能出現嚴重過剩,我國經濟步入發展新常態,增速由高速發展降至中高速發展。“十三五”期間,中央提出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目標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趙師傅的故事里,應該給我們一些啟示。(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