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大家好!很高興同大家在這里見面。你們當中有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很多是來自城鄉基層的普通家庭代表。你們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同家庭成員一起,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溫暖了人心,詮釋了文明,傳播了正能量,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都是好樣的! 在這里,我代表黨中央,向受到表彰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一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的問候!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推進,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家庭的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但是,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這里,我給大家提幾點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注重家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我們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同時,我們還要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砥礪前行。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中國人歷來講求精忠報國,革命戰爭年代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大家后小家、為大家舍小家,都體現著向上的家庭追求,體現著高尚的家國情懷。 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我們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第二,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我從小就看我媽媽給我買的小人書《岳飛傳》,有十幾本,其中一本就是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很深。作為父母和家長,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第三,希望大家注重家風。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我看了很多革命烈士留給子女的遺言,諄諄囑托,殷殷希望,十分感人。 廣大家庭都要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禮記·大學》中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嚴格要求親屬子女,過好親情關,教育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 今天受到表彰的家庭,要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帶動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行動起來,共同為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而努力,共同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而努力。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負起領導責任,切實把家庭文明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要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各方面要滿腔熱情關心和幫助生活困難的家庭,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部門要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督促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最后,祝愿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 【學習有方·“家風”系列報道之一】從“家風”傳承看習近平如何齊家治國編者按: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5年春節團拜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得“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 在習近平新春談家風一周年之際,人民網今日推出《學習有方·“家風”系列報道》。 習近平與父親習仲勛、妻子彭麗媛、女兒的家庭照。(新華社發) 重視家庭、強調家風,深刻地烙印在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天下”的情懷深入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習近平如何篤行“齊家”而后“治國”,值得我們深思。 繼承“習氏家風”: 勤儉持家,清清白白做人 2001年10月15日,時任福建省長的習近平因公務繁忙,無法出席習家為父親習仲勛舉辦的88歲壽宴,于是他抱愧給父親寫了一封祝壽信。信中寫道,他“從父親這里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學父親做人、做事,學父親對信仰的執著追求,學父親的赤子情懷,也學父親的儉樸生活。 習近平深情地回憶說,“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的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 據習近平母親齊心在回憶錄《我與習仲勛風雨相伴的55年》中介紹,在習近平幼時,時任副總理兼國務院秘書長職務的習仲勛盡管工作繁忙,仍重視子女教育。習仲勛家里沒有請保姆,“他寧愿在業余時間多照管孩子們一些,有時還要給四個孩子洗澡、洗衣服。對此,他視之為天倫之樂”。“也許是仲勛特愛孩子的緣故,所以他特別重視從嚴教子。我們的兩個兒子從小就穿姐姐穿剩下的衣服或者是花紅布鞋,就是在仲勛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成了我們的家風。”習近平曾經為穿他姐姐的舊鞋子而受到同學們的嘲笑,父親就讓他把花鞋染黑了穿。 父輩所傳承的家風對習近平影響深遠。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塔夫羅夫斯基在《習近平:正圓中國夢》一書導言中說,習近平“具有愛國主義和忠于信仰的基因”。法國的中國問題專家阿讓·安德烈則在他的著作中介紹:“晚上,習仲勛經常和他的孩子們一對一地談話,晚飯時間也是他教育孩子的機會。習近平的父親經常引用孔夫子的話,包括著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強烈影響了習近平。” 習近平夫婦為女兒取名明澤。“清清白白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其中寄托了他們對女兒的期許,也體現了這種質樸家風的傳承。 多次強調家庭、家教、家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十八大以后,習近平曾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家風的作用。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上強調,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這關系到家庭和睦,關系到社會和諧,關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長。“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 2015年2月17日,習近平在春節團拜會上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習近平將他從家庭中學習到的廉潔儉樸、實事求是,貫徹到他治國理政過程的每個細節之中,用來要求自己,也要求廣大領導干部。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后,母親齊心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 紐約大學終身教授熊玠在他主編的《習近平時代》一書中說,習近平“繼承了父親實事求是、節儉誠樸的品格,并直截了當地呈現在施政方略的每一個細節之中。比如,他中止了春節期間國家領導人下基層的慣例——工作熱情不必非得體現在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假日,地方干部也可以安心與家人團聚;他簡化了高層領導出行警車開道、中斷交通的安保環節,并且放棄小轎車,集中乘坐面包車,而他的父親以中央書記處書記之職去地方調研時,曾嚴肅制止了當地警車鳴笛開道的做法。” 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時強調,領導干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干部作風的重要表現。不久前結束的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對廣大領導干部提出了“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要求。 “齊家”首次被列入黨內規章: 家風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晴雨表”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黨內紀律規矩的方式,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將樹立良好家風列為黨員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必將開創黨風、政風、社風建設的嶄新局面。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到廉以修身、廉以持家,培育良好家風,教育督促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走正道。” 2016年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總書記的講話,再一次指出了領導干部的家風建設對于廉政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員干部的家風,是反映黨風和社會風氣的一個重要“窗口”,也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晴雨表”。老百姓不僅關心黨員領導干部自身廉潔自律、勤政為民的問題,還十分注意其配偶子女在社會上的言行舉止。 近年來,領導干部的親屬子女利用權力關系謀取私利、“合作腐敗”的例子頗受輿論關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之子,四川省文聯原主席郭永祥之子,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原副主席李達球之子等,利用父親職權或被父親作為收受賄賂或非法經營的中間人,從而聚斂巨額財富。不僅個人觸犯法律,而且影響了領導干部群體形象和威信,更會嚴重地損害黨的聲譽。 《人民日報》2016年1月19日發表評論稱,作為先鋒隊,黨員干部在家風的道德標準上應該高于普通群眾,領導干部應該高于普通黨員干部。對于領導干部而言,家風與黨風、政風是有緊密聯系的,因為在群眾看來,領導干部的家庭與干部個人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家風的好壞反映領導干部個人作風的好壞。 對領導干部來說,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應注意抓好家風,對自己的配偶子女,經常進行政治思想與理想信念教育。齊家治國必先修身,每一個領導干部家風正,每一個共產黨員家風正,黨風必正,政風必正,社會風氣必正。 領導干部家風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弘揚良好的家庭品德,其實也是遵守黨紀法規的表現。中央黨史研究室宣教局原局長薛慶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風,實際上是貫徹群眾路線的體現,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