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文件中包含了逐步在“直過民族”聚居區實施14年免費教育、實現民族地區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等一系列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政策干貨”。 教育現狀 截至2015年底,云南省正式掛牌的民族中小學496所,省定民族中小學41所,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4000多所,民族中專6所,民族大學1所。少數民族在校生達335.21萬人,占全省在校生總數的34.93%。 發展目標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0年全省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及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質量顯著提高。具體而言,到2020年,民族地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實現標準化,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努力消除輟學現象,基本實現縣域內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中職免費教育基本實現;高等教育入學機會不斷增加,少數民族在校生規模穩步增長,學科專業結構基本合理,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能力顯著提升。 重點舉措 ●逐步在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施14年免費教育 根據《實施意見》,各級政府要通過舉辦雙語幼兒園、民族學校,設立民族部(班)等,加快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步伐。各地舉辦的民族中小學(幼兒園)要加大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招生力度,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要達到50%以上。《實施意見》還明確,將逐步在獨龍、德昂、基諾、怒、布朗、景頗、傈僳、拉祜、佤、普米、阿昌等11個人口較少民族和“直過民族”聚居區實行14年免費教育。也就是說,在未來幾年里,這些地區的學生將逐步享受到從學前到高中全部免費接受教育的待遇。 ●全面實施“一村一幼”,實現民族地區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 《實施意見》中明確,從2017年起將全面實施“一村一幼”工程,實現民族地區行政村幼兒園全覆蓋。到2020年,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同時,研究制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在地方事業編制總量內合理調配幼兒園教師編制,主要用于招聘教師、安排小學轉崗教師和實施幼兒教師特崗計劃,重點補充鄉、村兩級幼兒園。(云南網)(云南信息報記者 李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