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張燕) “去年,我試養了19只稻田鴨,純收入1200多元,生態米也賣得不錯,明年要繼續種生態米、養稻田鴨”。說起“稻鴨共生”帶來的實惠,白濟汛鄉共廠村糯閣村民小組村民楊井滿臉喜悅。 2016年,維西縣農科局分別在攀天閣鄉皆菊村、白濟汛鄉共廠村、葉枝鎮梓里村試驗推廣“稻鴨共生”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種植水稻100畝,投放了雛鴨1500只。通過測產,稻田養鴨田比未養鴨田增產20多公斤,增產率達6%左右。按市場價計算,實施稻田養鴨技術的農戶每畝增收835元。 據了解,“稻鴨共生”綠色農業生產技術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的先進環保型農業技術。在水稻生長期間同時放養鴨子,稻田作為鴨子棲息生活場所,鴨子為稻田除草、治蟲、治水、施肥,形成生態循環系統。稻鴨共育田塊,一般不用化學藥劑治蟲、除草,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和稻米品質。在稻鴨捕蟲、吃草過程中,能刺激水稻生長,一定程度控制水稻紋枯病,提高土壤肥力,實現“稻壯鴨肥”,助推農民增收。2017年,縣農科局計劃推廣10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