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孵化產業 做大格局 聚集提升 招商引資工作是現代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的核心載體,能夠增強地方經濟實力、改變城鄉面貌、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還能夠引進先進思維和社會管理,招商引資的成功程度將決定“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內迪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一、迪慶州招商引資工作現狀分析 迪慶州的招商引資工作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最初的經濟協作、對口幫扶的初級階段,到2000年以后逐步轉向水電站為主的資源型招商引資。到后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又進入了以投資賓館飯店和房地產為主的招商引資。“十二五”期間是迪慶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巨大進展的時期,通過實施“綠色經濟、人才優先、投資拉動、品牌支撐”發展戰略,我州實際引進州外到位資金551.78億元, 完成州政府目標任務300億元的183.93%,達到歷史新高。旅游、生物、水電、礦產四大支柱產業仍是迪慶投資熱點。工業領域引進外來投資增長迅速,基礎設施、房地產、高原特色農業等行業的外來投資比重不斷增長,一些新興產業項目有突破,商貿、物流、高新技術產業、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設立外資企業(含中外合資)42戶,實際利用外資項目21項,完成實際利用外資30624萬美元,實際完成引進省外到位資金449.43億元,利用外資和省外州外資金排在全省中上水平。但總的來看,全州招商引資的大格局沒有形成、主動性還不強、配套機制不夠完善,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存在招商引資下滑態勢明顯、重點項目建設放緩、項目存量嚴重不足等各種要素還相對處于后發態勢。 二、迪慶招商引資制約因素分析 制約因素有宏觀硬件方面的,也有微觀軟件方面的: (一) 全方位招商大格局沒有形成。雖然全州上下已經認識到招商引資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全方位、大招商、高位招商氛圍共識并沒有真正形成。有些單位和部門對招商引資投入的精力不大,甚至消極怠工。全州沒有設立覆蓋面更廣的各級招商委員會,招商管理職能機構設置參差不齊,機構執行力相對弱化,影響招商引資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仍然突出。一些職能部門不作為和亂作為,“協調難、落地難”等現象仍然突出。還不同程度存在企業與項目實施地群眾發生利益糾紛等現象。 (二)缺乏中長期招商規劃引領。處于“見子打子”等商家上門的狀況,有的招商規劃缺乏前瞻性,或者約束力不強;項目前期工作滯后,沒有建立可行可信完成前期工作的項目庫,更談不上建立項目孵化園;招商引資的方式滯后,目前多以印發招商項目冊、召開信息發布會和參加經貿洽談會等傳統方式招商,真正把握招商引資內在規律的新型招商方式運用不夠,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實現“十三五”規劃有針對性的招商選商項目明顯不足。招商項目的開發包裝是招商引資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解決拿什么去招商的重要問題,也是解決招什么樣商的關鍵問題。近年來,招商引資項目儲備工作雖有所加強,但儲備的大部分項目不僅投資規模小,而且沒有辦理立項、土地審批、環評等相關前期工作,項目前期準備不充分,招商項目簡單、粗糙、吸引力不強。加之有的部門招商積極性不高,對招商引資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對項目推出工作不重視,未能形成合力。 (三)投資服務沒有形成體系。相比于昌都等鄰近藏區,我州在制訂招商引資所涉及的土地、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力度不大且難以落實。環境保護、土地供需儲備等制約也明顯。投資環境不夠寬松,配套服務和辦事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域外投資進入門檻和成本還比較高,有些辦事部門招商引資手續繁雜,收費過多過濫、辦事效率低下。軟環境建設方面,虛招大于實招,聲勢造得大,實際行動少,在各項優惠政策的兌現上沒有落到實處。 (四)選商招商定位不夠準確。 我州屬于典型的資源型和基礎設施建設招商,目前全州礦產、小水電開發已接近尾聲,文化旅游業、“兩江流域”水電業(大型水電站)、生物業、現代服務業將成為今后我州招商引資的主要支撐點,在年度招商引資目標任務基數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如何做大做強“兩江流域”水電業(大型水電站)、文化旅游業、生物業、現代服務業,將是我們今后招商引資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州地處高寒山區,氣候冷、物流成本高、交通建設和其他配套設施建設滯后,不同程度制約招商引資的深入實施。 三、關于新時期迪慶招商引資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理念,構建招商經濟大格局。一是以開放的理念招商。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其動力首先來自于思想觀念的領先。各級黨委、政府要不斷創新理念,提升對招商引資工作的認識,把招商引資從目前的一種補充經濟提升到招商引資就是引進先進思想、先進文化、先進管理、先進產業的層次進行思考、進行部署、進行運作,從宏觀經濟發展的戰略視界構建招商大格局。二是加強機構建設,組建州級招商委員會,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招商委負責人,把各個涉及招商引資工作的部門都盡數納入,把招商引資職能分散到各個部門當中,成為一種法定職責;實行招商引資決策“上提一級”“一項目一政策”,建立重大項目由州委、州政府領導牽頭制度,涵蓋全州的全域性項目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機制,切實加強對招商引資工作的領導;對應省級機構設置,在州級和各縣市組建和加強相對獨立的招商工作管理服務部門。三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迪慶藏族自治州外來投資促進暫行辦法》《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改革調整評價體系,建立激勵機制,在考核各部門、干部個人工作實績時,要把招商引資、新上項目作為主要依據,促進州和各縣市、各級干部把足夠精力放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引進項目可不受地域限制,鼓勵和支持把項目辦到各個工業園區,按照“誰引進,誰受益”的原則,實行稅收、產值、獎勵隨著引進的縣市走,使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招商引資,形成大招商格局。 (二)規劃引領,做好招商選商優商。一是超前謀劃,科學規劃。現代經濟是規劃經濟,沒有規劃引領的項目只能是短期性項目。《迪慶州“十三五”招商引資規劃》應該是“十三五”期間的總體框架。在新一輪發展中,要主動適應政策和環境的變化,謀劃迪慶轉型發展需要的新型業態,促進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切實提高規劃的法定性,不因部門改革和領導人變更而發生大的規劃變更。二是聚焦重點產業,力推招大引強。結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州第八次黨代會確立關于加大重點產業培育,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部署,緊緊圍繞生物醫藥及大健康、互聯網信息、文化旅游、現代高原特色農業和現代物流等大的產業進行重點招商,引進能夠帶動一個產業、一個地方經濟高起點發展的大企業。三是準確招商定位,做特高原產業。特別要注意選商優資,不能把內地淘汰的落后產能、高污染產能轉嫁移植到我州落地。堅決貫徹“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思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依托迪慶特有的資源稟賦,加大“香格里拉”“三江并流”“茶馬古道”的品牌包裝營銷,注入民族文化區域文化內涵,以生物工程、文化產業、全域旅游、現代服務業等為主,突出高原特色的“迪慶產品”“迪慶服務”,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強化服務,拓寬服務新領域。一是改善政府服務方式。在做好產業招商同時,不斷轉變政府管理的方式,對企業的關心和重視必須由“事后保護”為主轉為“事前支持”為主;不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屬于企業行為的招商引資工作上,而是集中主要精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保護知識產權、維護經濟法制、提供大數據服務等,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要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對于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寬松的創業條件、公平的競爭機制,比優惠政策更有吸引力 。要營造規范的管理環境。建立完善信用政府,嚴厲打擊影響招商引資的違法犯罪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受到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干事創業的氛圍。二是爭取用活用足國家對藏區的優惠政策。根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參照鄰近藏區在土地、信貸、稅收、金融等領域爭取到的各項優惠政策,發揮我州高速公路、鐵路即將建成,機場即將升格為口岸機場的利好,相比其他藏區在交通、物流、環境、人力資源等優勢,并把招商引資和上海、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的幫扶提升到區域經濟協作,互通有無,互利共贏。三是機制創新,建立產業孵化園。創造條件,建立以政府招商合作管理服務為主的招商引資協會,努力做好各個項目五到十年的發展項目庫和產業孵化園,把有前景、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行集中孵化,待條件成熟,按分類分工再推薦入駐各個產業園區落地,實現“以園招商”“以商建園”的新格局。努力實現把迪慶經濟開發區升級成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成為重點項目的落地點。 “十三五”期間的迪慶招商引資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處于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只要我們不斷克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深化改革,不斷發揮后發優勢,匯聚藏區政策區位能量,招商引資工作將為全州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貢獻。(毛建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