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心構建和諧家庭 這是一個普通而幸福的五口之家,43歲的戶主和樹東是一名黨員,妻子是公務員,18歲的兒子正在州民中讀高中,家里還有兩位70多歲的老人,“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結鄰里、熱心公益,孝敬父母,勤儉持家”是這個家庭的家風。和樹東就是樹家風的引領者。 1994年,和樹東從省財經稅務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永春鄉財政所從事農業稅征收管理工作,當時屬于財政包干的財稅體制,每年都定了收入任務,在那個稅源極其貧乏的年代,要完成稅收任務非常困難。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鄉黨委決定派和樹東到托底檢查站堵卡征收木材、松茸、白蕓豆等農特產品外運經營農業特產稅。檢查站距離縣城20多公里,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需要自己砍柴、挑水、生火做飯,還經常斷電。和樹東在晚上開稅票時都得點蠟燭,買不到蠟燭就把電筒含在嘴里,左手拿稅票右手執筆開票。遇上納稅意識不高的,還得給他講稅收政策,直到他同意繳納稅款為止。1998年,農稅劃轉地稅,和樹東進入維西縣地稅局工作,而后又在城鎮管理分局、稽查分局、縣局計會股、稅政股、稽查局等單位工作過。二十年來,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接觸什么業務,和樹東從不推諉扯皮、拈輕怕重。他嚴以律己、不計得失、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始終踏踏實實認真履行著自己的工作職責。 這是一個互敬互愛的家庭。互敬互愛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和樹東結婚以來,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相互照顧、互相信任,共同養育兒子,孝敬父母。在工作中,他們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構建了一個尊重、平等、關愛的和諧家庭。作為丈夫,和樹東時常告訴自己要善待妻子及家人,在一個家庭里夫妻都應該有所付出,這樣家庭才會平衡,才會愛意濃濃,也才會幸福、美滿。 這個家庭秉承“團結鄰里、熱心公益”家風,真心待人是和樹東一家人的處世態度。有一天晚上,隔壁老陶的妻子突發心臟病,他的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慌忙之中老陶撥通了和樹東的電話,接到電話后,和樹東二話沒說就趕來幫忙。當和樹東把老陶夫妻倆送到縣醫院急診室時,值班的醫生說,幸虧送來得及時,不然這個病人就危險了。琳琳和小霞與和樹東是同村老鄉,他們的父母都以務農為主,收入來源有限,家庭困難。每逢周末,和樹東和妻子經常把琳琳和小霞接到家里,讓她們在家里洗澡、洗衣服,還為她們輔導作業,和樹東的妻子經常給兩個孩子零花錢讓她們買紙筆等學習用品,對她們關懷備至。和樹東一家多次為老家以及現在住的社區捐款修路、修建公共飲水池,并多次向地震災區捐款,向需要救濟的貧困群眾捐款、捐物,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 這是一個“孝敬父母,勤儉持家”的家庭。2015年3月,和樹東臥床多年的岳父因病去世了,在此之前的多年里,他們夫妻倆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年幼讀書的兒子,生活忙碌、辛苦。但只要有時間他們都會回家看望岳父。特別在岳父病情加重的幾年時間里,他們每個星期都回家照顧老人,為他請醫生、買藥等。由于老人有胃病,很多東西不能吃,和樹東和妻子就按照老人的口味買吃的,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讓他開心。給岳父洗腳、擦背、修指甲、擦洗身子、換洗被褥是夫妻倆每次回家必做的事情。和樹東岳父去世后,他將岳母接到家里來同母親一并照顧。他的妻子在照顧兩位老人時仔細認真,從來沒有厚此薄彼,受到兩位老人的贊揚。母親時常對和樹東說,你娶了個好媳婦,以后一定要好好待她。和樹東深知妻子不容易,因此時常幫助妻子干一些家務活,夫妻倆不約而同地達成一個共識,家務活誰有空誰做,下班誰先到家誰先做,一起到家一起做。 和樹東家的院子里有個小菜園,種了很多蔬菜,這是他們夫妻倆辛勤勞動的成果。這個菜園不僅為他家的餐桌奉獻了綠色天然的蔬菜,也節約了家庭生活開支。和樹東家從不添設時尚家具,只要能用就用,能修好就接著用,家里的水龍頭修了三次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和樹東夫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尊重父母、孝敬公婆、夫妻和睦的良好家風,早已將愛和寬容的種子種在了孩子幼小的心中,他們的兒子自幼懂事有禮貌,小時候就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現在長大了,還和父母一樣照顧家里的老人,盡自己的一份孝心。(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