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虎跳峽鎮看到,該鎮處處涌動著一股決戰貧困、爭創幸福的熱潮,只見鎮村領導干部、駐村幫扶單位干部走村入戶為貧困戶解決困難、出謀劃策,民房改造、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場人頭攢動、熱火朝天。 虎跳峽鎮山大溝深,自然條件較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土地廣種薄收。面對貧困現實,鎮黨委政府堅定信心、奮勇拼搏,緊緊圍繞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百姓歡迎的扶貧攻堅新路子。 敢于打硬仗啃“硬骨頭” “一定要啃下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讓群眾早日脫貧。”鎮黨委書記劉東洋說。這是虎跳峽黨委政府對群眾作出的莊嚴承諾。 該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敢于啃“硬骨頭”,擅于打“攻堅戰”,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總要求,探索精準扶貧的思路和方法,不斷創新扶貧理念。嚴格實行副科以上黨員干部包組責任制,細化和明確各級責任,確保全鎮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有效推進。 發揮好黨組織和黨員對貧困農戶的幫扶監督作用,實行黨員帶頭扶貧、帶頭脫貧,監督貧困戶脫貧;積極探索黨支部和黨員包扶貧項目責任制,壓實黨員對扶貧項目進度、質量及資金的監管責任,確保扶貧項目建設有序、有效推進。 抓基礎設施 建美麗鄉村 寶山村總支副書記丁麗華告訴記者,“路好走了、飲水方便了、房屋舒適了,精準扶貧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基礎設施始終是制約虎跳峽鎮發展的瓶頸。鎮黨委政府認真分析形勢,立足貧困村實際,以貧困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熱點問題入手,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夯實貧困村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要致富,先修路。”為徹底改變群眾出行難問題,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6年,全鎮共實施通組道路硬化176公里,并正在與上級相關部門對接,力爭在2017年完成全鎮107個村民小組的全部道路硬化工程。 截至目前,完成全鎮易地搬遷房屋改造531戶,其中,有異地搬遷整組改造215戶,原地新建住房153戶,甲地搬乙地分散安置38戶,加固修繕125戶,全鎮因住房困難致貧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全面完成全鎮境內貧困村飲水安全摸底調查,2016年脫貧的貧困村橋頭村8個村民小組完成了人畜飲水鞏固提升工作;在省委統戰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投資500萬元的長勝大溝二期工程項目,徹底解決了沿途15個村民小組的農田灌溉問題,大大提高了沿途農田的產量。 按照每個村民小組都有一個村民活動場所的要求,新建63塊、改擴建11塊籃球場,新建79座、改擴建6座村民活動室。 抓產業發展 群眾致富有奔頭 虎跳峽鎮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注重大力開展產業扶貧,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采取政府引導、農民自愿、能人帶動的辦法,擴大種養殖規模,實現精細化管理,以市場為導向,緊緊依靠合作社、龍頭企業和大戶能人帶動,探索推進“一鎮多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在松鶴村松坪子村民小組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魔芋種植,成功走出了一條產業化模式,支部書記宋興杰告訴記者:“在精準扶貧產業政策引導下,群眾致富有了奔頭”。 據介紹,在精準扶貧中,該鎮實驗性種植了703畝冬桃和4000畝黑苦蕎。全鎮共種植重樓1400畝、當歸490畝、木香600畝、附子3500畝、蜈蚣七240畝、烤煙150畝、青稞400畝、油菜300畝、核桃1萬多畝、花椒1700畝、魔芋1500畝、馬鈴薯3900畝、白蕓豆1300畝,玉米、燕麥等作物共計2800畝。 在橋頭村開展了100萬元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廣泛收集整理農戶意見后,通過村委會班子成員召集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在橋頭村開展重樓種植和生豬養殖的集體經濟試點項目。同時各村幫扶單位也在想辦法多方籌措資金,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工作。 抓能力素質 提升群眾“造血”能力 能力提升是精準扶貧的有效舉措。虎跳峽鎮有近70%的貧困戶存在著缺發展資金、缺信息服務、缺致富技能、缺致富門路的問題。為此,該鎮圍繞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強化信息服務、技能培訓和金融支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鼓勵自主創業。 據悉,目前已開展15期魔芋、黑苦蕎、冬桃、重樓種植技術培訓和動物疫病防治、疫苗接種實操培訓和創業培訓,共培訓1138人次;電子商務和其他勞動力技能培訓與市勞動局積極對接籌備中,通過培訓班,進一步改變群眾“等靠要”思想,讓更多農民有一技之長,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