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楊勇)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州委農村工作暨全州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州將以產業培育為牽引,通過實施好七項舉措,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高原特色農業打造成富農興州的重要產業。 據悉,根據中央關于今年“三農”工作調整產業結構不斷突出“優”字,調整生產方式突出“綠”字,調整產業體系突出“新”字的基本要求,我州將結合農村發展實際和農業產業特點,依托香格里拉品牌,打好迪慶高原特色農業牌,積極構建種養加、產供銷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核心,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主攻方向,通過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通過“建基地、強科技、育龍頭、優品質、創品牌、打市場”,把高原特色農業真正打造成富農興州的重要產業。 年內,將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新硬化農村公路700公里,實施好涉及15個鄉(鎮)、17個村、9558戶小城鎮中心村的農網改造工程,完成1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建設3.1萬畝高標準農田,整治1498.56公頃土地,新開工2件以上重點水利工程,完成1萬人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020件山區“五小水利”工程。積極推動“互聯網+”,實施一部分20戶以上自然村寬帶覆蓋工程,探索建立公共信息資源共享開放平臺,全面提升數字電視網絡業務承載能力,有線電視前端延伸至所有行政村。 加大農業產業培育力度,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實施好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強縣創建行動,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快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品多點”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年內,鞏固和新建55萬畝葡萄、青稞、中藥材、油橄欖、青刺果等特色種植基地,新發展30個特色畜禽規模養殖場、138萬畝各類特色農產品原料基地。積極發展莊園經濟,探索建設一批功能定位明確、特色亮點突出、配套功能齊全、產業優勢鮮明、綜合效益突出、文化特色濃郁、生態環境優良的和諧莊園,推進農林牧業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 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創建高原特色農業品牌。構建集研發、生產、加工、物流、經營終端銷售為一體的新商業化現代農業體系,圍繞打造農業特色產業,不斷提升農產品初加工水平,延伸產業鏈,實現農產品轉化增值。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龍頭企業與特色村寨產業基地建立產銷聯系機制和利益連接機制,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向園區積聚,努力把園區建成生產要素的集聚點,農業經濟的增長點,服務“三農”的示范點。借助“香格里拉”“三江并流”兩大世界級品牌,積極開展“生態、安全、優質”的迪慶藏區特色農牧產品品牌創建活動,打造“香格里拉味道”特色農牧產品。 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推進農產品流通和電子商務發展。2017年,達成合同協議簽約金額增速保持在10%以上。州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電子商務營銷全覆蓋,州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營銷比例達到35%以上。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站點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快遞服務網絡,爭取實現年內40個出列的貧困村電商平臺全覆蓋。 加大農業綜合保障,提升農業發展質量。通過實施“科技進藏區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迪慶藏區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成果轉化,力爭2017年農業科技覆蓋率達到9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以上。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500人次以上,為我州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大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進程。加快實施農村“七改三清”環境整治行動,統籌實施30個以上以美麗宜居鄉村省級重點建設村、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及農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建設項目為主要載體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高水平打造小中甸、奔子欄、葉枝、格咱等一批民族特色風情小鎮,著力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鎮和旅游小鎮。 強化組織領導,抓好責任落實。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財政資金撬動社會保險和資本投向“三農”。以縣(市)為平臺,籌集整合多方資金,投入農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管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各級紀委“打虎拍蠅”的功能,打造全州“三農”工作領域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