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種好“責任田” 維西縣把出臺落實《組工干部基層黨建“包鄉提升”制度》,變發文指揮組工干部俯下身子種好“責任田”,這項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 “組織部干部不僅指出我們黨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還手把手地教我們補齊黨建工作中的‘短板’。”皆菊村黨總支負責人說。 3月12日,負責攀天閣鄉基層黨建“包鄉提升”任務的組工干部來到皆菊村檢查指導基層黨建工作,發現該村下屬的幾個支部存在“三會一課”形式不靈活、記錄雜亂、參會對象不清等問題。組工干部按照即知即改的要求,召集皆菊村黨總支班子及各支部書記舉辦現場培訓會,手把手指導他們如何開好“三會一課”、做好“三會一課”記錄,現場解決各支部存在的問題。 “督促指導基層組織落實好‘三會一課’制度是我們的責任之一,是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維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蔡茂森說,“去年,州縣組織部門會同鄉鎮黨委開展了基層黨建全覆蓋調研,列出鄉村兩級黨建問題清單,各村(社區)建立問題臺賬,實現一鄉一清單、一村一臺賬,我們開展這次督促檢查,就是拿著‘問題清單’看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責任田”責任重。為了壓實黨建責任,維西縣委組織部建立《組工干部“包鄉提升”制度》,加強對基層黨建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壓實黨建工作責任,把“種好責任田”的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身上,用維西縣委組織部干部陳濤的話說就是:“我們人人都有了‘責任田’,個個肩膀上都壓實了責任。” 從今年3月6日開始,維西縣委組織部按照《組工干部“包鄉提升”制度》,分6個片區,在全縣基層黨組織開展“問題清單”整改情況“回頭看”工作。 種好“責任田”,不讓“問題清單”濤聲依舊 “競選時,村干部口若懸河向群眾承諾,當選后,只顧做自己的工程,不作為,不為群眾辦事。”這是組工干部在攀天閣鄉岔枝村督促檢查基層黨建工作時發現的問題。無獨有偶,部分村干部“只說不做”,村干部作用得不到發揮的情況依然存在。針對這一突出問題,維西縣委組織部列出問題清單,發出整改通知。維西縣委組織部、攀天閣鄉黨委依法依規對岔枝村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督促檢查,組工干部發現攀天閣鄉岔枝村是集體經濟“空殼村”,影響了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發揮。為解決這一問題,組工干部與鄉黨委班子、村黨總支班子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決定利用該村撂荒地多的優勢,以股份合作方式發展華山松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該工作已全面啟動。 這只是組工干部種好“責任田”,不讓問題濤聲依舊的一個縮影。據統計,在“回頭看”工作中,21項群眾強烈不滿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變“秋后算賬”為“全過程精心耕耘”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出臺落實《維西縣組工干部“包鄉提升”制度》就是為了抓細抓早,及時發現問題,切實解決問題,筑牢戰斗堡壘,提升基層組織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發展,促進穩定。 “我們按照鄉鎮一月一自查、包鄉組工干部一季一督查、縣鄉半年一研判、黨建領導小組一年一考評的方式,推動黨建責任及工作落實。”維西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說,“每次集中督導結束后,各督導組都向責任鄉鎮開列問題清單,拿出限期整改方案,并上報組織部。” “落實《組工干部基層黨建”包鄉提升制度》實現了從‘秋后算賬’到重視過程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山加村黨總支負責人說,“這項制度抓早抓小,能夠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問題,有利于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目前,維西縣委組織部正抓緊梳理新的問題清單,制定整改方案,下發整改通知書,按黨建責任區劃分情況逐點指導整改,推動工作落實。(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