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聯”增活力 “共建”出成果 2016年3月以來,云南省財政廳機關黨委與永春鄉黨委開展結對共建,整合雙方組織、人才、信息、產業等資源,深入開展省財政廳機關和農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創新省級機關和農村黨的基層組織互幫互助新機制,增強機關、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服務發展的能力和素質,實現機關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共建雙贏、互促提高,更好地發揮推動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基層、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推動永春鄉脫貧攻堅工作。 “雙聯共建”全覆蓋 省財政廳機關黨委結合實際,采取“1+1”“N+1”等形式,實現財政廳黨委與永春鄉黨委,財政廳6個支部與永春鄉6個村黨總支,財政廳26個支部與慶福、拖枝、三家村黨總支下屬11個支部結對共建的“三層聯建”模式,力求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永春鄉大力支持,進一步深入推進廳機關黨委與永春鄉基層黨組織共建工作。 “雙聯共建”促跨越 省財政廳黨委、永春鄉黨委“雙聯共建”實現基層黨建“五個雙推進”。 在服務隊伍建設上與扶貧開發“雙推進”。加強行政村、自然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選拔服務意識強,服務能力強,工作作風好的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開展以服務為主題的村黨支部書記培訓工程,把全鄉21個村的村黨總支、支部書記培訓一遍。省財政廳選派3名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補充基層干部隊伍。做好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大力培養農村致富能手和鄉土人才,為精準扶貧提供人才支撐。發揮好村黨總支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在服務體系建設、提升服務能力上與扶貧開發“雙推進”。積極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的產業發展新模式,發展蛋雞養殖,通過“投資合作、固定分紅”的合作方式,將慶福村東山組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參與蛋雞養殖,據測算,戶均每年可獲利3000元;通過“量化入股、按股分紅”的合作模式,將拖枝村和慶福村(除東山組以外)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參與蛋雞養殖。據初步測算,每年戶均獲利1500元。廳機關黨委和永春鄉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的中華蜂養殖發展模式,將1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合作社參與中華蜂養殖,每年按60元每市斤的價格向合作社出售45市斤巢蜜,戶均每年可增收2700元。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積極鼓勵農戶加入合作社參與土雞養殖,每戶養殖50只土雞,由合作社按保底價進行收購,預計戶均可增收2500元。投入773.22萬元,發展中藥材種植;投入1345萬元種植經濟林果;投入548.725萬元發展養殖業,其中,20萬元用于貧困戶養蜂,100萬元用于三家村發展集體經濟稻田養魚,200萬元用于養殖烏骨羊、蛋雞,60.6萬元用于慶福村發展養蜂,100萬元用于建設東山養殖廠,68.125萬元用于菊香村產業幫扶,全鄉人工種植中藥材保持在14000畝以上;建成300畝蔬菜大棚基地;種植1800畝木本油料青刺果、420畝油用牡丹、500畝冰葡萄,發展260畝水果種植基地,380畝稻田養魚;養殖中華蜂達1350箱。 在服務陣地建設上與扶貧開發“雙推進”。加強行政村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整合辦公場所、服務場所和活動場所,投入300多萬元在拖枝、三家村、美光三個村委會建設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在服務載體創新上與扶貧開發“雙推進”。進一步完善四級為民服務體系建設,規范鄉為民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村為民服務點,建立村組干部輪流值班制度,開展巡回下辦、民事代辦、費用代繳、惠民支付等服務,運用網絡信息平臺,建設鄉、村、組綜合服務平臺,與縣政務平臺實現對接,切實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支持金融部門在鄉一級設立農村金融服務中心,在各個村設立銀行服務網點,為群眾提供轉賬,自助存取款等服務。 在社會管理創新上與扶貧開發“雙推進”。進一步完善符合村情實際和老百姓意愿的村規民約,實現廣大黨員群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繼續推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進行積分制分類管理,使農村黨員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分可比,重拾責任心和歸宿感,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扶貧開發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楊洪程 和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