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嘎尺普” “一市斤精包裝的‘嘎尺普’葉枝香米賣到12.8元。”這就是維西縣葉枝鎮共產黨員致富帶頭人、傈僳族群眾余康生創造的“香米奇跡。”創造這個奇跡的密碼是什么呢?鑄造“嘎尺普”品牌,并將其進入“兩網站一個綠色通道!” 2013年,余康生就創辦了“維西新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葉枝鎮梓里村37戶農戶中有32戶加入合作社。2016年年初,他創辦了維西金粒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和維西康森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社員達到120戶。從創辦專業合作社那天開始,余康生和他的社員們一天也沒有停止創建“嘎尺普”品牌工作。功夫不負苦心人,2015年,葉枝香米“嘎尺普”(意為土司貢米)獲得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認證,并注冊了“嘎尺普”商標。為了讓“嘎尺普”品牌走出葉枝,走向世界,公司申請注冊了兩個網站,其產品進入了迪慶農業網無公害食品綠色通道。從此,“嘎尺普”借“網”走紅,產品供不應求。 “嘎尺普”是葉枝鎮實施特色品牌戰略結出的成果。“我們合作社能夠走到今天是葉枝鎮黨委、政府依托資源優勢,打造特色品牌的結果。”余康生說,“為提高生產能力,滿足消費需求,當前,我們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正在抓緊建設葉枝香米加工廠,已完成投資200多萬元,年內建成投產。” 據了解,近年來,維西縣葉枝鎮黨委、政府依托氣候好、土地資源豐富、云南省特色農業小鎮、中國傈僳族文化之鄉等優勢,實施產業強鎮戰略,建成千畝葉枝香米基地,大力培育特色品牌,制定并落實《“品牌+電商”計劃》,推動跨越發展,增加群眾收入。 品牌需要培育更需要呵護。“嘎尺普”從農田到餐桌都按照有機食品要求生產。對此,駐梓里村第一書記趙銘很形象地說了這么一句話:“魚歡鴨肥稻花香。” 去年,維西金粒優質稻專業合作社社員種植“嘎尺普”無公害水稻加稻田養魚養鴨300畝,一畝地有了三份收入。 梓里村拖八科村民小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和躍軍今年51歲,一家5口人,大兒子患有腦癱,長期臥床。由于要長期照顧殘疾兒子和其他兩個在上學的孩子,和躍軍不能外出務工,只能依靠政府救助過日子。去年,他家加入合作社,“嘎尺普”品牌給他們一家人帶來脫貧致富新希望。和躍軍給記者看了他們一家人2016年的“脫貧賬本”:種了4畝無公害葉枝香米,產米3200斤,以每斤3.2元的價格交給合作社,稻田養鴨30只,每只賣得60元,稻田養魚賣得2100元,加上賣豬收入24000元,人均收入超過了6000元。 “稻種、魚苗、鴨苗、仔豬都是合作社提供的。”和躍軍說,“合作社從生產到銷售全包了,我們只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種田、養豬就行了。” 使用稻田養魚養鴨技術帶來無需使用農藥化肥、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結構等好處。這就是“嘎尺普”深受消費者青睞,并在網上走紅的原因。 維西康森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還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土豬養殖業,公司發放給社員仔豬或種豬,再由公司回收銷售,到現在,社員生豬存欄數已經達到2400頭。 陽春三月,拖八科到處都是繁忙的身影。“加入合作社,我們有事干、有錢賺,過上了安生日子。今年,我家的收入將比去年好很多,想到越來越好的日子,我們干勁更足了。”和躍軍的話表達了全體社員的心聲。 一花迎來百花香,梓里村更多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將憑借“嘎尺普”脫貧摘帽。梓里村黨總支負責人說:“去年,梓里村拖八科所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都加入了維西金粒優質稻專業合作社,摘掉了貧困帽子,過上了好日子。今年,梓里村62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都要加入合作社,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指日可待。” “嘎尺普”在網上走紅得到實惠的不僅僅是包括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在內的合作社社員,還實現了集體經濟收入。 去年,梓里村第四支部實現集體經濟收入4.8萬元,這在農村黨總支下屬的黨支部尚屬首例。 有了村集體經濟,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增強了。余康生還擔任梓里村黨總支第一支部書記,去年,他被維西縣委表彰為優秀共產黨員。在談到集體經濟的使用時,他說:“我們制定了《集體經濟收益和使用辦法》。前幾天,我們召開了黨員大會和社員大會,大家一致同意,拿出2.5萬元來投入村文化場所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