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民風淳樸 文化底蘊深厚 目前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6項 省級21項、州級96項、縣級140項 不過 你對身邊的“非遺”熟悉嗎 能說出哪幾種呢 冥思苦想中...... 不用浪費腦細胞了 快來看看下面這8本書 通過它們了解迪慶非遺吧 “只有活水才能養活魚。”這是非遺圈內相傳甚廣的一句話。意為只有讓非遺打破家傳壁壘,讓更多的人學習傳承,才能讓它得以保護、傳承、發展。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迪慶非遺。首先來看一篇作者的日記。 3月31日??星期五 多云 今天,州非遺中心邀請我們9位專家學者初審《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手工藝典藏----指尖上的芬芳》(暫定書名)。該書是迪慶建州60周年獻禮書籍之一,代表著迪慶州的文化形象,我們誠惶誠恐,感覺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了。 上午,我們對書本逐句逐字審閱,以便開好下午的初審座談會。在下午的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對該書毫不保留的提出許多修改意見和建議,目的是為了讓該書更加精益求精,能代表迪慶的文化水平。初審會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多鐘。晚飯后,州非遺中心的工作人員給我們送來了8本沉甸甸的圖書,我們既驚訝又感激。這8本書凝聚著州非遺中心工作人員、熱愛非遺的學者和非遺傳承人的心血和汗水。我想,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就不可能有這樣的成果呈獻給讀者們。 這8本書籍大部分于2015年、2016年出版,有漢文、藏文、傈僳文等版本,體現了迪慶州擁有多種民族、多種文字的文化形態和特點。 在高興之余,我把這8本書用手機拍下來后,配上一段文字,發在微信朋友圈里,微友們看到后紛紛刷屏、點贊、留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供職的木仕華說:“我特別期待《茶歌調》,正在研究藏、納西等民族茶文化,對我研究茶文化一定有參考價值。”四川阿壩州文聯主席巴桑說“非遺是文化的根脈源泉,文化思想是大眾之共業。”云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彭慶說:“這些資料太好了,可惜我的論文寫完了。” 以下這8本書你都讀過了嗎?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攀天閣傈僳族民間傳統文化》(傈僳、漢雙語),由李琥編著、漢春華譯,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 《天籟之音----德欽弦子歌詞集》(藏、漢雙語),由斯那農布、此里尼瑪整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傈僳族音節文字文獻譯注----占卜經》(傈僳、漢雙語),由浩杰輝、漢剛譯注,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建塘藏族“喀嘉”茶歌調》(藏、漢雙語),由劉贊、旦正太、肖定主搜集整理,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維西縣納西古歌禪都歷史淵源及禪都傳承協會機構曲譜歌詞匯編》,由迪慶州非遺中心主編。 《國家級迪慶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概覽》,由迪慶州非遺中心主編。 《迪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由迪慶州非遺中心主編。 《迪慶鍋莊》,由迪慶州非遺中心主編。? 悠久的歷史、奔放的歌舞、精湛的工藝、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使得迪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厚。除了出版非遺書籍,我州還出版發行了許多有關非遺的光碟和磁帶。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到書店、音像店購買。(迪慶日報傳媒 記者 張國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