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建州60年教育事業發展紀實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4-18 09:17:03

春風六十載 高原碩果香

60是一個數字,它可以是時間、年齡甚至是歷史。對于迪慶的教育事業來說,60意義非凡。

1957年9月13日,迪慶藏族自治州誕生了。一路走來,風雨兼程。60年前,由于歷史原因,迪慶地區基礎教育事業長期處于十分落后的狀態。解放前,全州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19%,文盲率高達97.3%,每萬人中只有2.7人識字。基礎薄弱,投入不足,師資力量不夠等因素影響了迪慶基礎教育事業發展。

60年來,我州教育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特別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州各級政府把科教興國、教育興州,優先發展民族教育事業擺在了突出的戰略位置,全州上下掀起了辦學高潮,基本形成了“黨以重教為先、政以興教為本、民以支教為榮、教以育人為責”的育人環境,如今,全州基礎教育全面發展,中小學軟、硬件條件逐步改善,教學質量和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高,全州教育事業邁上了更高的臺階。

強基礎壯隊伍

興教育,強基礎。教育的發展,直接關系著一個地區未來的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重視和加強民族教育發展,資源配置要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

改革開放以來,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如陣陣春風,滋潤著迪慶。高原地區教育迎來投入最多、政策優惠最大、辦學條件改善最明顯的時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薄弱學校改造等系列重大工程項目,建成了一批教學、生活、活動和衛生設施配套齊全、辦學條件基本達標的寄宿制學校,教育信息化覆蓋了邊遠民族地區鄉村,優質教育資源初步實現共建共享。

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 《關于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加強農村中小學校舍建設,做到 “一無兩有”,即 “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課桌凳”。同年,迪慶對全州中小學校舍作統計:小學校舍危房面積23259.8平方米,中學校舍危房面積48755平方米。校舍建筑多為 70年代修建的土木結構房。次年,全州小學校舍危房面積增至44592.47平方米,占全州中小學校舍建筑總面積的 34%;中學校舍危房面積增至5704平方米,占全州中小學校舍建筑總面積的19%。州、縣有關部門按 “國家補助一點、群眾負擔一點、學校勤工儉學解決一點”的辦法, 集中財力人力排除中小學危房。

改革開放以來,迪慶教育無論是學校數量和規模、辦學軟硬件,還是受教育程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過去低矮破舊的校舍被窗明幾凈的現代建筑所代替,校舍成為最醒目最漂亮的建筑物。

2009年至2012年,我州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辦教育,全州完成教育基礎設施投資19.56億元。

記者在州藏文中學看到,圖文信息樓、綜合教學樓、體育館、學生宿舍整齊排列在寬敞明亮的校園,學生在安裝著暖氣設備的教室里認真學習。

近年來,州發改、財政、旅游等部門全力支持教育項目申報并提供資金支持;國土、交通、住建、林業、水務、供電、供熱、路政等部門積極參與學校建設,承擔了校園道路、教師廉租房、供熱、供水、供電、綠化景觀等配套設施建設任務;全州干部積極捐資,支持教育事業發展。

截至2016年底,我州各級各類學校校舍建筑面積達1160418.42平方米,小學生均擁有校舍面積17.07平方米,中學生均擁有校舍面積24.2平方米。

不斷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州境內教師來源主要靠省內外各大中專師范院校畢業生,有一部分是非師范院校畢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還有一部分是從社會上吸收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即由民辦轉公辦的教師。目前,全州有教職工5028人,其中,專任教師4340人。

近年來,迪慶積極打造一流教師隊伍,提高教學水平和育人質量。加大教師招聘力度,配齊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學科專業教師,選派州內骨干教師和優秀校長到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交流輪崗,優先安排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教師到省內外優質學校學習培訓,邀請省內外教育專家到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堅持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堅定理想和信念,修身正已,以身作則,腳踏實地、潛心教學。結合滬迪、昆迪教育對口幫扶合作項目的實施,扎實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為新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和通道,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業務培訓、學習深造的機會,著力提升教師能力素質,讓教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探索符合農村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建立職稱、薪酬向鄉鎮、邊遠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傾斜的機制。加快實施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納入保障范圍。

如今,無論走到州內哪一座縣城,書香四溢、綠色環抱的校園,永遠是一道靚麗風景線。

均衡發展百姓受益

“我的孫女在鎮上的幼兒園上學,從我們村到鎮里需要30分鐘的路程。”家住奔子欄鎮奪通村的尼瑪拉姆說,在離家這么近的鄉鎮能上這么好幼兒園,以前可不敢想。

過去,迪慶教育發展不太均衡,農村學生想上個好的學校、幼兒園,要跑到城里,城里的孩子想上個好的學校,往往要選擇離家較遠的學校,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嚴重制約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緩解這一現象,我州按照標準化學校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大新建學校和薄弱學校投入力度,調配各類教育資源,建齊各種功能部室,增加學校綠化面積,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校文化底蘊,全面改善辦學條件。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2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7所,職業初中1所,小學35所,幼兒園5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所。

為改變校點分散、教學質量較低等難題,近年來,我州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基礎教育實現由分散向集中、由鞏固向提高、由普及向優質、由傳統向現代的轉變。2009年底,我州啟動以集中辦學為重點的新一輪教育綜合改革,成為當地教育史上實施專項政策數量最多、范圍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全州采取“撤、并、建”等措施,大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快中小學校布局調整,提高辦學的集中度,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維西縣永春鄉白帕中心完小三年級的彝族學生沙志清和同學們通過遠程教育平臺聆聽北京名師的授課,10歲的沙志清閃著大大的眼睛,全神貫注地聽講,唯恐不小心錯過老師的重要講解。

沙志清家在離白帕完小13公里的鍋底塘村民小組,那里山高路遠,只有49戶人家。為解決鍋底塘十幾個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維西縣教育部門在當地聘請一個稍有文化的教師給孩子們上課。兩年前,沙志清還在鍋底塘一師一校里和大小不一的孩子們集中在一間簡陋的教室里上課,實施集中辦學后,沙志清來到中心完小接受教育。沙志清上學環境的改善是我州實施集中辦學,整合優化教育資源,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縮影。

2007年初到2011年,我州近5000名小學生不用交一分錢,從邊遠的“一師一校”“兩師一校”教學點轉到校舍安全、設施齊全、管理規范的鄉鎮中心完小就讀,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教育惠民政策暖人心

80多歲的扎西尼瑪老人住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鎮諾西村,他感嘆道:“現在的孩子讀書太幸福了,學費不用交,還可以拿補助,學校的吃住條件比家里還好,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老人的孫子在納赤塘小學就讀,按照我州“兩免一補”政策,孫子每年有1600元的生活補助,政府每年還拿出錢讓他參加了中小學學生平安保險。

扎西尼瑪說,以前村里也有小學,但校舍破舊、辦學條件很差,現在的納赤塘小學校園整潔、教師素質高,學校還專門配備了生活保育員照顧低年級學生生活起居。他說,看望孫子那天,特別留意了食堂的伙食,有十多樣菜,品種豐富,看見孫子身體很好,他很高興。“看見孩子們能有這么好的學習環境,做家長的就能安心投入生產,有黨的關心和支持,家里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老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來受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特別是近年來先后實施的“兩免一補”、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集中辦學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讓藏區農牧民切實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

從2007年3月1日起,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提高到:農村及城鎮低保家庭小學生每年補助1600元,中學生每年補助1700元,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每年可享受1500元國家助學金,就讀涉農專業的學生還免除學費。在雪域高原,各族群眾在教育惠民政策中得到實惠,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優質教育。

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州從2016年秋季學期開始對學前2年、義務教育9年、普通高中3年實行免費教育。在原有的教育惠民政策基礎上,將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擴大到學前兩年,高中學生生活補助提高到3000元/生/年。全年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惠及學生46160人。補助標準學前兩年1500元/生/年,1至6年級2700元/生/年,7至9年級2900元/生/年,高中3000元/生/年,中專2900元/生/年,大專2900元/生/年,全年投入資金12203.96萬元。

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州農村學校義務教育階段39847名學生每天享受免費營養午餐。這也是繼“兩免一補”“農村寄宿生補助”后,我州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到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

以香格里拉市為例,自2012年4月1日起,全面啟動營養改善計劃,全市各校學生吃上可口的營養餐。

香格里拉市納赤塘小學共有689名學生,學校針對全寄宿制辦學特點,結合民族地區和農村飲食習慣、學生身體發育需要,對學生一日三餐生活做了比較科學的安排。實施營養餐計劃后,該校午點的搭配改為每天均有水果或豆漿供應。為了讓學生吃得更健康更有營養,學校還專門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菜譜,并與菜農簽訂供應合同,保證菜品新鮮營養。香格里拉一中為了實施好營養餐計劃,保證學校食堂飯菜質量好、數量足、品種多,學校從學生的早餐抓起,每天供應新鮮牛奶。為了保證牛奶、飯菜質量,學校對牛奶、蔬菜、肉類的供應進行了招標。擁有900多名學生的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中心完小啟動營養餐計劃后,對學校食堂進行整改,學校早餐實行雞蛋、饅頭、酥油茶交替供應,午餐改為兩菜一湯,晚餐一葷一素一湯,課間操時間為學生提供應季水果,實行蔬菜水果合理搭配。該校考慮到學生晚餐與次日早餐之間相隔時間較長,學生處于成長發育期,每晚還為學生提供面包。

“吃得比家里好多了,每頓兩菜一湯,每餐都有肉。”在香格里拉市民族小學讀六年級的楊紅春開心地說。

楊紅春家有4口人,父母在家務農,她和妹妹讀書,家庭困難。“給家里減輕了很多負擔,可以讓她安心地讀書。”楊紅春的父親楊紅軍說。

一座座嶄新的學校、一項項璀璨的榮譽,猶如一個個催人奮進的音符,展示著迪慶教育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迪慶教書育人田園里的棵棵藤蔓結滿累累碩果。(王瑄怡)

責任編輯:李毅寧
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二代|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91freevideos精品|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香蕉在线观看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9爱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9| 国产一成人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大尺度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资源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成人满18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