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進入4月份,迪慶高原就進入一個如詩如畫的季節。高原群眾忙碌著開始新一年播種,草原上的小草冒出一絲絲嫩芽,春天在人們的期待中姍然而來。 ????晴日駐足觀賞日照金山,踏著綠波徜徉在依拉草原,置身白馬雪山杜鵑花海,徒步穿行在普達措國家公園……恍若走進人間仙境,迪慶高原的美景總是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眼光。他們不禁感嘆這片土地上美不勝收的盛景,更為這片保存完好的生態而深深折服。當詹姆斯·希爾頓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的香格里拉正式落戶迪慶高原,迪慶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關注。這片世外桃源,也正以嶄新的姿顏將美好呈現給世人,受到更多人的熱捧。 ???“每一次來到迪慶高原,都有不一樣的收獲;每一次來到迪慶高原,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片高原所發生的巨變。”已經先后三次到過迪慶的貴州籍游客張先生對香格里拉的美景贊嘆有加。在普達措國家公園,來自香港的李女士邊觀賞美景邊感嘆道:“山青水秀、藍天白云,綠樹繁花,香格里拉盛景美不勝收,踏足迪慶高原,就像回歸了大自然。” ?用心守護美麗家園 ????在不斷探索保護與發展的路上,廣大迪慶人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保護好這片生態,才能留住這一片凈土,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正如迪慶州原州委書記齊扎拉所說:“在迪慶,有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還有和諧、柔美、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和寧靜,游客需要自己去尋找答案,而我們要做的是守護好這片圣潔的土地。” ????迪慶特殊的地理氣候環境,造就了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然而,在歷史發展的印跡中,“木頭財政”曾讓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變得滿目瘡痍。在此起彼伏的斧鋸聲中,大片的原始森林消失殆盡。 ????1998年,國家發出天然林禁伐令,州委、州政府下定決心,立足實際,斷然走出了一條“斧鋸下山樹上山”的環保之路。尤其是“十五”以來,迪慶州始終堅持“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發展思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為走出經濟困境,州委、州政府及時調整發展思路,以“香格里拉”品牌為龍頭,實施旅游開發帶動戰略,加大投入改善旅游基礎設施,旅游景區景點建設成效顯著。2005年,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創業”的戰略發展思路,全面推進旅游產業提質增效。2006年,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現場辦公會上明確要求“做精大理、做大麗江、做優迪慶、開發怒江”。 ????近年來,迪慶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江”流域防護林建設、七彩云南保護行動、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高原湖泊水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進草地生態保護,強化濕地保護,加強森林保護,通過推進林改、“三退”、生態移民等工程,使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明顯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逐漸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保護綠水青山發展支柱產業 ???“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香格里拉”,近年來,這個理念在越來越多的迪慶人心中樹立。為更好地保護生態,迪慶在發展道路上始終不斷嘗試和探索,旅游、生物、礦產、水電四大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迪慶把握機遇,趁勢而上,進一步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用國際理念搞好規劃,用世界標準搞好建設,用創新理念搞好管理,用提高素質搞好服務。在全力推進旅游“二次創業”中,高起點、大手筆,堅持打造“香格里拉”品牌與旅游資源開發相結合,以文化理念策劃景區和社區建設,提高景區質量和品位;堅持產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實現旅游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兩全其美;堅持產業開發與保護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旅游產品既傳承了民族傳統文化又豐富了旅游文化內涵;堅持產業開發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全州涌現出一大批人均收入從不足千元到超過萬元的旅游文化村和生態文明村;堅持產業體系建設與拓展高端客源相結合,先后引進了新加坡悅榕酒店集團、阿曼集團、阿利拉酒店集團和泰國第六感酒店集團、法國雅高酒店集團等一批高星級酒店和酒店管理企業投資,拓展了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寬度;堅持州內旅游資源與州外旅游資源相結合,實現州內外景區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 ????如今,迪慶旅游業實現了“接待事業型”向“支柱產業型”的跨越式發展。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州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223.7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575.45億元。 ???“天然動植物王國”“天然高山花園”“生物基因庫”……金沙江、瀾滄江縱貫全境,河流呈羽狀分布于高山河谷間,水能蘊藏量極為豐富;迪慶地處全國有名的“三江成礦帶”腹心區,是全國10大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 ????州委、州政府及時理清思路:以優勢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礦產、電力、生物產業為重點,整合資源、規模開發、提速增效,加快培育新的工業增長點,走有迪慶特色的綠色、高效、新型工業化道路。在發展中,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力求做到生態規劃、生態設計、生態施工、生態運行。 ???“十二五”時期,迪慶高原特色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建成特色農產品基地132.5萬畝,實現生物產業總產值38億元。“兩江流域”大水電開發有了實質性突破,目前全州已建成水電站73座,裝機容量從2010年末的85.6萬千瓦增加到2014年的128.3萬千瓦,是“十一五”末的1.5倍。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三次產業更趨合理,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2%提高到48%。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初步形成“一園七片區”的新格局。 ????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迪慶進一步加大項目審批管理,凡是中小型水電站一律不予新建、零散礦業一律實行封停,表明了州委、州政府加強生態保護的信心和決心。 保護與開發實現“雙贏” ????特別是近兩年來,為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迪慶州還進一步加大了對項目的審批管理,凡是中小型水電站一律不予新建、零散礦業一律實行封停,再一次表明了州委州政府加強生態保護的信心和決心。 ????在水電產業和礦產業的發展上,迪慶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實行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將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百姓利益和民族文化傳承結合起來,以國家公園形式積極發展高原特色生態旅游。從2001年開始,迪慶州比國家出臺限塑令早6年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禁白”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治理白色污染效果明顯,得到社會好評,先后有多個州市前來交流學習,迪慶州恢復并有效保護了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13年初,《迪慶藏族自治州生態州建設規劃》獲批準實施,迪慶生態文明建設邁上了新的征程,保護和建設好香格里拉,讓江河清澈,森林茂密,天空明凈,大地翠綠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 ????為解決開發與保護的矛盾,迪慶創造性地引入“國家公園”這一管理模式,2006年建成了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管理模式在虎跳峽、梅里雪山和塔城滇金絲猴等景區陸續推廣,使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旅游開發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開發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實現保護與開發“雙贏”。作為全國9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一,去年10月底,《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施方案》獲國家發改委批準,體制試點工作已進入具體實施的關鍵階段。 ????春天的迪慶高原,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每年五六月份,小中甸成片杜鵑花海如同鮮艷的紫色地毯鋪滿整個草原,到處洋溢著花的芬芳,每天都會有上千人一睹其風采。在路邊擺小吃的卓瑪也迎來絡繹不絕的生意。她說:“以前只能靠種莊稼、打工賺取家用,現在來香格里拉的人多了,做點小本生意每天也有不錯的收入。大家對保護花海的意識也增強了,保護好生態生活才更美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過去收入來源很少,現在好多了。每天牽著馬帶著客人在草原上溜達,家里的收入增加不少。”在依拉草原,牽馬的拉姆唱起了山歌,愉悅的心情溢于言表。自《迪慶州草原保護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藏家的豬進了豬圈,散養變成了圈養,草原上的草長勢較以往更加茂密,牛羊更加肥壯……在生態保護與旅游結合發展中,越來越多的高原群眾開始嘗到了甜頭,環保意識顯著增強。 ?致力打造“綠色家園” ????打造綠色家園,保護森林資源是關鍵。“十二五”以來,迪慶林業部門立足實際,緊緊圍繞“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和諧安州”的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綠色家園、精神家園、小康家園和幸福家園“四個家園”建設,著力構建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促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把保護森林資源和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林業工作的重點,在抓好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林產業,突出林業社會生產功能,增強林業公共產品屬性,為建設青藏高原東南緣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十二五”以來,全州共完成營造林任務154.23萬畝,比“十一五”期間的96萬畝增長60.66%;完成全民義務植樹690萬株,比“十一五”期間的332.66萬株增加107%。將全州2725.63萬畝天然林管護責任落實到全州三縣(市)23個國有林場和188個村委會,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樹有人看。完成陡坡地生態治理8萬畝、石漠化治理19.63萬畝;進一步加強替代能源建設,完成沼氣池建設任務11400戶,完成節柴灶建設任務15300戶;完成太陽能建設任務14499。全州生態公益林總面積2650.61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2823.75萬畝的93.87%,納入生態補償面積為1251.13萬畝,占公益林面積的47.2%,自2009年實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以來,全州補償資金累計達7.62億元。 ????我州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濕地保護和國家公園改革試點等工作,有效推進了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期工程建設、碧塔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納帕海省級自然保護區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建設、野生植物極小種群保護等項目,順利完成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外業工作,開展國家公園建設試點,國家生態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十二五”以來,全州共完成營造林任務154.23萬畝,比“十一五”期間的96萬畝增長60.66%;完成全民義務植樹690萬株。到2016年底,森林覆蓋率達75.04%,全州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邁向了新的臺階。(和泰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