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松茸生意,一是看中迪慶富集的生物資源,二是決心做大民營企業,為地方發展作出貢獻。公司投資2千萬元建設兩條真空干燥生產線,產品在國內外供不應求?!敝菆@食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繼林談起創業,頗有感觸。 該公司于1996年建立,每年出資5千多萬元收購200多噸松茸等野生菌類,解決300多名當地群眾就業。大學畢業后,楊繼林先后在金融和政府部門工作,并擔任中層干部。2012年,他毅然辭職,專心投入智園公司經營管理。他說:“作為民營企業的第二代接班人,我要改變企業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管理過渡,無愧于省‘十三五’高原特色重點企業的稱號。” 楊繼林的民營企業,正是我州非公有制經濟提速發展的例證。建州60年來,迪慶非公經濟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之路,從百廢待興到“百舸急流,奮揖者先”,再到構成迪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迪慶非公有制經濟經歷了起步階段、鞏固階段、發展階段、快速階段至提升階段,非公經濟的5個不同發展階段,折射出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歷程。 蹣跚起步 解放前,迪慶境內只有一些個體手工業、商業。建州之初,為把廣大農牧民從封建農奴制的枷鎖下解放出來,黨委、政府領導人民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運動,沒收了土豪劣紳、農奴主的土地等財產分給貧下中農。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民公社。在城鎮,各縣相繼建立國營商業——鄉鎮商業網點。1953年后,逐步實行對私營手工業、商業的改造。1956年底,我州三縣縣城完成了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先后建立鐵木農具、皮革、縫紉、飲食、釀酒等合作社、合作商店、公私合作商店等。1958年,迪慶和全國各地一樣,把原有一些個體私營經濟,如縫紉店、副食加工店等進行了公有制改造,化私有為公有,發展集體經濟。1957年至1978年,我州經濟是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的單一公有制經濟。 我州非公經濟的起步階段為1979年至1995年。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鼓勵富余勞動力開辦個體工商戶,非公經濟開始嶄露頭角。1979年時,全州個體工商戶4戶,從業人員11人。當時,和占新從中甸縣中心鎮副鎮長崗位辭職出來開辦小賣部,打破大鍋飯,在家庭成員中實行計件工資、按勞分配的管理模式,1987年開辦了獨克宗古城第一家從事涉外旅游接待的私營旅館——永生飯店。 到1995年,全州城鄉個體工商戶5082戶,從業人員7744人,私營企業從1987年2家發展到11家,從業人員393人。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數8137人,占全州總人口的2.49%。為認真貫徹“團結、幫助、引導、教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方針,1996年,成立州工商聯。 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云南省出臺了促進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若干意見,我州及時組織開展思想大解放討論活動。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的有關政策,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堅定不移地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解決了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姓資”、“姓社”問題。從此,非公有制經濟融入經濟主戰場。 我州非公經濟的鞏固階段為1996年至2000年。全州個體工商戶6195戶,從業人員9782人,私營企業80家。僅2000年,全州個體私營企業總產值達4915萬元,上交稅收1735萬元,占財政收入的9.6%。 1998年,國家實行天然林禁伐政策后,州委、州政府調整結構,確立了“生態立州、文化興州、產業強州”的發展思路。在旅游龍頭產業帶動下,生物、畜牧、礦電等產業加快發展,其中既有國有資本投入,也有私人資本、州外資金,甚至外資投入。 1998年,州政府成立迪慶州個體私營經濟領導小組,加強對個體私營經濟領導和管理。受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原有的國有經濟組織,如商業、供銷、外貿等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比重逐漸減少,有的退出了歷史舞臺,而個私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 1999年,迪慶州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意見》。“意見對企業的用電、生產用地出讓等提出了一定的優惠條件?!币晃划敃r參與征求意見的外來投資商說,看到黨委、政府的誠心,2000年,他們投資組建了房地產開發公司。 我州非公經濟的發展階段為2001年至2005年。全州非公有制經濟注冊資金突破億元大關,完成增加值12.95億元。2005年底,全州個體工商戶6537戶,從業人員11829人,私營企業320家,從業人員7773人。 逐漸壯大 我州非公經濟快速階段為2006至2010年。截至2010年底,全州非公經濟戶數達12025戶,其中私營企業938家,從業人員38003人,完成增加值34.8億元,占全州國內生產總值比重45%,總計完成稅收2.57億元,非公有制經濟保持加速發展的好態勢。 我州非公經濟的提升階段為2011年至今。2011年,我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等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全力推動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抓環境優化,出臺了《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協調相關部門落實減負政策,工商部門及時取消了企業注冊登記費、工本費等費用。稅務部門共減免各種稅收4800萬元。 我州堅定不移地實施“綠色經濟、人才優先、投資拉動、品牌支撐”發展戰略,非公經濟得到提質增效 。截至2016年,全州民營經濟戶數達30881戶,同比增長2362戶,增長8.3%,其中,私營企業3949戶,同比增長771戶,增長24.2%;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達80628人;非公經濟注冊資金達219.93億元,同比增長15%。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87.94億元,同比增長9.3%,GDP占比48.7%。非公經濟上繳稅金153487萬元,同比增長2.1%,占全州稅收收入的82.25%。 民營經濟在旅游業、高原特色農業、生物產業及水、電、礦產業得到較快發展,涌現一批龍頭企業,如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德欽縣梅里酒業公司、青稞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維西縣聚龍湖酒業有限公司、香格里拉高原精釀工藝啤酒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圣達牦牛乳業有限公司、香格里拉藏龍生物公司、維西縣康邦美味綠色資源開發公司等,民營經濟已成為拉動全州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的重要力量。 為推進非公經濟發展,我州落實政策措施,著力緩解民營經濟發展突出問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自2013年起每年安排200萬元民營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各縣市也分別設立了100萬元的財政扶持專項資金?!笆濉逼陂g,全州共爭取到國家、省級中小、非公發展專項資金6530萬元,其中2015年州財政投入民營經濟發展專項扶持資金610萬元,對9個項目進行了扶持。“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開展以來,共安排州級專項資金1250萬元??h(市、區)配套資金也落實到位。2015年,州財政安排資金240萬元,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云南省著名商標的24戶企業進行表彰獎勵。落實稅收優惠,僅2015年州國稅局對1258戶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155.7萬元,州地稅局為民營企業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營業稅及所得稅等2333.94萬元。努力緩解企業融資難,積極引進省內外金融機構到全州開設分支機構,支持農村信用社完善為產業服務的網點布局,鼓勵民間資本設立小額貸款公司。 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是人們對創業成功個體戶的美稱,上世紀90年代后,涌現出的百萬元戶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現在,固定資產上億的民營企業,正發揮著非公經濟發展的領軍作用。從農村走出來的宏達金牛集團董事長陳光書,憑借非公經濟發展的東風,經過多年創業,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5300多萬元固定資產、集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民營企業,是迪慶非公經濟發展的典型代表。(高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