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論文化新聞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7-07-09 10:14:27

◎張國華

回望過去走過的歲月,我寫新聞和從事新聞工作已有25年的光景,期間當了16年的通訊員,9年的新聞工作者,一路學習,一路思考,一路實踐,一路收獲,在學習、探索、實踐中也積累了不少的寫作經驗和技巧,對新聞寫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尤其是在文化新聞方面的尤為突出,也很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以作拋磚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喜歡。

一、關于特別報道

文化多元性是迪慶藏區古往今來的特點,因此,從多元性的角度考察藏族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才能彰顯迪慶藏族文化的特點。

用特別的視角,采寫特別的事件和人物,以特別的傳播形式,向讀者傳達特別的故事,是采寫特別報道的目的和初衷。

順應時代發展,新聞寫作誕生了具有新聞性、社會性、故事性、深刻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的特別報道,這是在探索創新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產物、新門類。從體裁到形式看,特別報道是一種特色通訊的寫作方式,但在題材的選擇上具有特殊性、典型性。其具體表現:在報道時機上恰當逢時,講求時效性原則;在表現手法和形式上靈活、新穎、多樣,但萬變不離其宗,形散而神不散;在策劃上打破常規,打破傳統,出新出彩,但不出格;在選題上講求報道的獨家性和典型性,引人注目;在編排上圖文并茂,沖擊視覺效果,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道道花色品種多樣、味道鮮美的佳肴,讓讀者能夠大飽眼福、口福。這是采寫特別報道的最終目的。

采寫特別報道以深度、力度、廣度、厚度、精度取勝,針對同一新聞事實或同一新聞主題,從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的報道,在廣度和深度上挖掘事件的新聞性和故事性,在厚度、精度上樹立媒體的品牌欄目、品牌版面,尤其是當前媒介競爭的環境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時期的到來,媒體以內容為王、以內容為取勝,彰顯出特別報道的重要性和強大優勢。

尤其是在民族地區做好媒體特別報道始終離不開民族和文化,各民族是當家的主人,文化是民族地區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表現。以我自己的采寫特別報道為例,在最近幾年來,在工作之余,抽出節假日時間,深入田間地角,深入雪山草地,深入深山老林,遠到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藏區,深度體驗文化、感受文化,用獨特的視角,采寫了20多篇圍繞文化為主題的長篇特別報道,不僅有古老的文化,還有現代的文化;既有共性文化,又有個性文化;重點突出藏族文化,也少不了其他少數民族文化。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深度挖掘,敏銳發現,態度真誠,真實記錄,從傳承、保護和發展文化的角度,努力去采寫報道現實生產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文化傳承和文化存在,真誠與廣大讀者交流,娓娓道來文化的真諦。

二、關于人物通訊

新聞報道是少不了人物報道,人物通訊是新聞報道的重頭戲之一,以人說事,以事說人,以正能量發聲、引領,以人物的精神面貌來感染、教育廣大讀者。

社會是人的集合體,社會生活是人創造的,社會發展是人們活動的結果。因此,人物通訊寫人, 文中“見物、見人、又見思想”是關鍵。

迪慶是信仰宗教的少數民族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少不了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民族上層人士的社會作用,他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年代擔當的責任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段閃耀的印記。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我們少不了與他們接觸、交往,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給我們留下的是難忘的記憶,這些事跡是我們的財富。同時也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造就了不少的商海潮兒,他們也是社會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人物。比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歷史上迪慶籍的三位噶丹赤巴、 迪慶州首任州長第三世松謀活佛、以大藏經獲得佛名的第三世更覺活佛、報國土恩、報眾生恩的崩主活佛、共產黨的忠誠朋友向活佛,以及從千萬富豪變“億萬負翁”的 斯那定珠,他們都是我筆下的真實活著的典型人物。他們為實現社會和諧、創建美好未來,擔當社會責任,他們的思想、言行、事跡,富有動人的細節、情節,卻讓我們難以忘懷,光榮與夢想激勵著我們,責任與使命鞭策著我們。我有幸采寫記錄他們的事跡,是我的榮耀,也是我的驕傲。

三、關于文化評論

讀書寫評論,遇事做言論,這是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其目的很簡單,寫評論是為了加深對讀書的記憶,做言論是為了陳述個人的觀點和感受,去感染別人,傳播文化。

做文化評論是我熱愛文化的一種表現,在任何時候,對文化傳承弘揚、繁榮發展的問題,不做沉默,既贊揚又批評,為促進民族文化繁榮鼓與呼,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發揚光大是目的。

文化評論是讀與寫的最佳結合,做文化副刊、文藝副刊、大眾副刊的大餐,沒有評論不成席。尤其是文學評論不只是對文學作品本身的評論,它涉及到作品的創作者、作品的歷史背景、作品的地理背景,更有可能涉及到作品的異域文化背景,抓住這一主題思想有的放矢是評論的關鍵,在尊重不同文化與風俗的大前提下、大背景下,不遺余力的弘揚文化,傳播文化,這也是熱愛文化的人對文化的擔當責任。比如,撰寫的《用民族真情書寫藏族文化》《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支奇葩》《多種文化兼容并蓄 客觀展示藏族家庭》《故里風情入夢來 家鄉記憶念心頭》等數篇文化評論,既有對藏族經典文學的評論,又有對藏族社會變遷文化現象的評論。文化評論的目的是對文化現象的分析,解剖結癥,陳述觀點,同時也少不了謳歌、贊美。

四、關于輿論監督

擔當是媒體人的責任,輿論監督是媒體人實施監督的具體形式,新聞輿論監督能夠體現媒體銳氣和公信力。

新聞業界說,新聞輿論監督的作用就媒體來說具有半壁江山的威懾力,對政府來講是輔政動力,對社會而言可弘揚正氣。

作為迪慶的主人翁,生于斯,長于斯,對家鄉的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情有獨鐘,視文化為自己的靈魂和根,視生態環境為自己生存的依靠,希望家鄉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清。

同時,作為政協委員,也不忽視發揮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作用,撰寫提案、會議發言、參與視察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使政協委員民主監督的軟肋和短板變為優勢。

比如,針對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亡羊補牢 猶未晚矣》《加快保護尼汝河七彩瀑布生態迫在眉睫》等,針對民族文化問題的《藏族傳統節約美德值得繼承和弘揚》《迪慶藏學之我見》等,針對社會管理問題的《整治城市“牛皮癬”長效化勢在必行》《亟待規范清理香格里拉城區藏文門牌及廣告中的藏文錯亂》等。用個人的膽識對社會的擔當,用真誠的心對社會的關注,用可持續性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辦法,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社會各界的關注,解決具體問題。

通俗的說,也就是媒體人與政協委員有機結合,能發揮出更有效的作用,公正、真實、客觀地發表對民族文化、生態環境傳承和發展的觀點和看法,激發正能量,讓更多的人關注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環境。

五、關于攝影創作

發現就是攝影創作。攝影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給我留下的記憶十分深刻,從陌生到認識,從不會用照相機到會使用照相機,從膠片相機到數碼相機,從夢想到現實,最終愛上了它。攝影并不是只用一雙眼睛去看一景一物一事,而是用心去看一個真實的世界、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這才是攝影者想表達的內心世界。

我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也有漂洋過海的經歷,在幅員遼闊的大地上,觀賞過山河壯麗,品讀過悠久的歷史文化,一路留下來的是一步步腳印、一張張美景、一幕幕記憶,一首首鄉音,一件件鄉愁,承載的是一種心靈的浪花,對文化的理解和詮釋。

用攝影的形式以事說文化、以文化傳情,從而表達攝影者的志趣、修養,這是我對攝影的認識和理解。

攝影作品是視覺直觀感受與心靈的交流,但攝影者都有自己的偏愛,比如我在攝影的類型上偏重于紀實攝影、新聞攝影,但也少不了藝術的修飾和美化;在內容上紀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發展,突出紀錄性,每一張作品的后面都擁有一段美好的文化故事,并在作品上盡量賦予藝術感染力,渲染作品的張力。

我很相信攝影界所說的一段話,攝影者的文化素養深厚,決定著攝影作品的內涵和藝術品位。所以,一個好的攝影家首先應是一個文化人。

用心去感受高人的技巧和手法,耐心剖析自我,查找差距,取長補短,但不照葫蘆畫瓢,是攝影人成長的最好途徑。比如,采寫的《尼汝第一位攝影人的故事》《我所接觸的香港媒體人》《康巴衛視拍攝尼汝文化節目散記》等數篇文章,是在攝影中學習別人的技巧、手法和敬業精神的真實記錄、感受和啟發。又如,《我與攝影結緣》記錄的是個人學習攝影的心路歷程,對攝影的認識、感受、實踐等方面進行探討,其目的很簡單為了達到一個交流的作用,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六、關于學習思考

人生就是學習、思考、實踐、改變的歷程。從小時候學習到現在,近50年的光景,還是沒有學好、學透,的確是學無止境。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經歷了地方志、統一戰線、新聞等崗位,每個崗位就是一個學習、思考和實踐的歷程,也是一個難得的成長與發展的平臺。

從事新聞工作也是如此,是一個學習、思考、實踐、改變的過程,要不斷磨礪自己,用好手中的筆,走好腳下的路,擔好肩上的責任,不僅做好漢語媒體,還要做好藏語媒體。

從事新聞工作每天面對的都是新鮮事物,絕不能忽視學習、思考、實踐、創新,尤其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發展期,沒有現成的套路可走,總是在探索、創新,永遠在路上,既有幾分酣暢,也又無數艱辛,但前途是一片光明。

在從事新聞工作的9年中,既當指揮者,又當實踐者,還當見證者,撰寫20多篇學習、思考和實踐的業務論文,涉及正刊、副刊、漢語媒體、藏語媒體、傳統媒體、新興媒體、漢藏雙語新聞翻譯、提升媒體影響力、影視藏學等內容,始終以文化為主線,出謀劃策,行動一致,擔當責任,旨在在其位,謀其職,負其責,盡其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新聞和文化事業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意大利作家瑪麗婭·蒙臺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一書中說到:“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蔽蚁?,這一段話用在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身上最為貼切、最為恰當,其實,我們也是在真做真干,每天都生產許多文字產品,每天都有新的起點,每天都有新的收獲。

總之,我的自我追尋之路是用記者的視角寫文化,用學者的角度考究文化,用媒體的角度傳播文化,與讀者一起分享文化,樂在其中。

責任編輯:王維韜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六月婷婷国产精品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3d精品重口littleballerina|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青春草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99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微拍精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99高清|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不卡 | 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97视频精品视频人人一二区| 麻豆国产在线精品国偷产拍|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加勒比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99re国产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