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十二屆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三運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這一消息迅速“刷屏”。 這段時間,一批省部級領導干部的立案審查結果密集公布,引起廣泛社會關注,也引發人們的反思。從這些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人生軌跡中,一些共性問題觸目驚心,如聲聲警鐘振聾發聵。 從公開的通報中,“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毫無政治信仰和宗旨意識”、“毫無黨性原則和組織觀念”、“搞團團伙伙”、“對抗組織審查”、“嚴重損害政治生態”等表述頻頻出現,從反面折射出補足精神之鈣、牢固樹立紀律意識規矩意識依然是不能松懈的管黨治黨重要課題。同時,這些通報中,也屢屢出現“既想當大官、又想發大財”、“亦官亦商”、“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等表述。 政治上的迷失,經濟上的貪婪,恰如腐敗這枚硬幣的兩面。習近平總書記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腐敗問題與政治問題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正風反腐的一記記鐵拳,在重重擊打“當官發財”的錯誤思想和不良現象。一批以權謀私、以權牟利的干部受到查處,嚴禁黨員干部違規經商辦企業的禁令發揮效力,各地清理規范領導干部兼職取酬問題,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的制度逐漸完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正在構建……這些都在事實上宣告:既當官,又發財,為黨紀國法所不容。 有道是,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些人把“升官發財”當作人生信條,說到底還是價值觀、權力觀上出現了“病變”。有人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一朝權在手,便把利來謀;有人把商品交換原則搬進政治生活,辦起了“權錢交易所”;有人喜歡跟大款比吃穿住行,一旦陷入心理失衡,就用手中權力來換取“想要的生活”。把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工具、當作封妻蔭子的資源,干部就必然迷失人生方向,墜入腐化的陷阱而難以自拔。 正確認識權力,才能正確行使權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事事出以公心,方能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讓權力堅守為人民謀福祉、為百姓解憂難的本位。心底無私天地寬。只有跳出一己之私,擯棄“小圈子”利益,才能不忘人民公仆的初心,投身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最近,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為之感動。黨的干部如何為官、如何用權、如何做人,廖俊波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為推動鄉村旅游開發,廖俊波親自上陣當起導游,對鄉親們說:賺錢的事你們干,不賺錢的事黨委、政府來干。平實的話語,道出了深沉的為民情懷。不以權謀私、不與民爭利,只是底線要求;為百姓造福、讓人民幸福,才是更高的追求。黨的干部,理應有這種覺悟,更應有這種作為。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