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民營企業要適應“一帶一路”,適應“供給側”改革,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創新與發展,就要融入“互聯網+”,推動電商深度發展。8月30日至9月3日,迪慶州工商聯組織首次非公經濟電商培訓班,參加培訓的有各縣(市)、開發區的各商會代表、民營企業經理、個體工商戶、殘疾人創業者、養殖戶、種植戶共110人。 回顧與思考 迪慶是云貴高原上的一顆明珠,有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了發展經濟,適應“互聯網+”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迪慶州民營企業家們從2002年開始,不斷創新,探索與發展相適應的新路子,自建網站、企業博客、飛信群、微博、微信、短信營銷手段、融入淘寶、京東等平臺。 迪慶州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沒有資金、人才支撐,沒有“互聯網+”的生態環境和體系支撐,在融入“互聯網+”的過程充滿荊棘。截至目前,迪慶州實際做電商并受益的企業只有十多家,個人做電商的不足百人,整體存量不足5000萬,農產品的電商存量不足1000萬。 迪慶電商發展的現狀讓人擔憂,值得深思。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大數據已經得到充分應用,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的企業和個體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仍然守住傳統產業,糾結在傳統產業鏈的某個環節當中,這是十分危險的信號。發達地區的企業都在用社會發展的“面”和“立體空間”思維來思考“點”的問題,但我們的很多企業還在糾結于某個點,跳不出來,看不到方向,看不到面,看不到經濟與科學發展的立體空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變化,導致我們的企業只能永遠跟著別人跑。 探索與前行 今年6月,州工商聯(商會)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州工商聯第五屆執委會和州民間商會領導班子;召開了五屆一次常委會,對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工作進行分工安排,同時確定了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將“全面推進‘互聯網+非公經濟’各項工作,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引領迪慶非公經濟全面實現信息化”內容納入了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之一。 8月14日,召開了五屆第一次主席辦公會(擴大會議)暨非公經濟電商發展領導小組聯席會議,會上討論并通過了《迪慶州非公經濟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方案》。會后,州工信委、州商務局、州工商聯聯合下發了文件,并組織實施。同時,印發了《迪慶州工商聯(商會)五屆領導班子分工的通知》,將非公經濟電子商務發展工作任務和責任分解到了個人。 8月30日至9月3日,迪慶州工商聯組織首次非公經濟電商培訓班。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工商聯主席陳俊明出席培訓班開班儀式并講話,他希望參加培訓的學員能夠充分認識迪慶電商發展的現狀并思考迪慶電商發展的未來。要求參訓學員通過培訓要弄清楚個體和企業將來在電商上要做什么、怎么做。 5天的培訓,內容豐富,操作性強。培訓內容根據迪慶實際和大家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設計,涵蓋未來電商發展的趨勢與對策思考、縣域電商的操作模式與方法思考、農產品電商的實操方法與互聯網品牌的建立、民營企業面對“互聯網+”的深度思考四個方面。培訓主要解決了產業扶貧的結果誰來負責、產業鏈的末端誰來負責、產品的銷售誰來負責、產品在產業鏈的上游誰來監管、電商如何解決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的方法和手段問題等。 培訓中,參訓人員積極與老師交流溝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組織討論,大家認識了電商的原理、弄清了企業如何做好電商、明白了個人如何在電商中發揮作用。 兩天的理論培訓結束,通過對學員的考核,選出15名學員赴昆明進行實地考察,分別到農業大學、云南省滇臺特色農業產業化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大不同集團參觀學習了農產品電商實操方法、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文化塑造等內容,豐富了學員的眼界和知識。 非公電商的未來 下一步,迪慶州工商聯(商會),將探索一條“工商聯+非公經濟電商發展”的路子和探索一套完整的發展模式,用經濟性、民間性思維建立一套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互聯網+”的生態環境體系,堅持走下去,為迪慶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李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