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和勛談綠色發展 走進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畫卷撲面而來:莽莽森林懷抱、藍天白云簇擁、清澈山泉滋潤。 “綠色、生態、富足、和諧”是巴珠村給人的最直接感受。 巴珠村黨總支書記、藏族漢子和勛作為基層一線的少數民族代表,將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從青絲到白發,和勛一直扎根在基層一線,引領巴珠村走上一條綠色發展路子。 和勛說:“巴珠村的實踐證明:綠水青山真正可以變為金山銀山。巴珠村除耕地、道路、民居等以外,其余均為山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8.2%。” 和勛接著舉了一個事例: 2014年云南多地發生干旱,但巴珠村未發生死苗、絕收等現象,糧食、中藥材、木瓜、食用玫瑰獲得豐收,野生菌、野生藥材也沒有減產,其原因是森林涵養了水源,形成區域良好的小氣候。因森林保持水土的功能,巴珠村多年未發生過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良好的生態是巴珠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飯碗”。大自然給了巴珠村更多的饋贈:名貴松茸、野生黑木耳等豐富的林下資源,森林養蜂等林下經濟也得到快速發展。從經濟效益上看,全村每年可獲生態補償補助37萬元,種植的1200畝木瓜每年可收入35萬元。2014年,巴珠村村民從松茸、重樓等林下資源中獲取的收益已占到全部收入的28%。巴珠村在大力發展中藥材、經濟林種植、畜禽養殖的基礎上,近年還引進了食用玫瑰種植。然而,多種經營、規模適度始終是巴珠村堅持的產業發展方向,88平方公里的轄區內,木瓜種植面積1200畝,食用玫瑰種植也僅發展300畝。 除了中藥材、木瓜、食用玫瑰、蜂蜜撐起巴珠村群眾的“錢袋子”,近年來,巴珠村生態旅游業蓬勃發展,為巴珠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注入強大動力。 和勛認為:“靠山吃山也需適度。”去年,巴珠村又規定:野生菌上市的月份,每周日和周三停采野生菌,讓山林休養生息。 和勛說:“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巴珠村走上了綠色發展道路,端上了‘金飯碗’,向著決勝全面小康目標,巴珠村將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