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古代,由于種種原因遠走他鄉、不能回到故里的人們,只能用紙筆間的寥寥數言傳達對親友最深沉的情意。今天,雖然不用再“鴻雁傳書”,但人們的心意不變,為身邊熟識的人送上一份祝福仍然是節日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無論是短信還是微博、微信、自拍視頻等祝福方式,最重要的是,不能讓這些新穎的方式變成了復制、批發祝福的工具。而應當針對不同的對象,悉心選擇相應的祝福,傳遞一片心意、一份祝福。讓一部小小的手機也能表達出最濃郁的中秋之情,讓傳統民俗在數字時代延續,也讓濃濃的中秋祝福停留于指尖,駐留在心間。 短信送祝福 中秋佳節,正在家里張羅晚飯的李玫不時拿出滴滴響個不停的手機,邊看邊樂呵呵地笑,“恰到中秋佳處,是芳年華日”“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一系列佳句映入眼簾。 “平時遇到節日我們都喜歡用短信送祝福,即省錢,又方便。”李玫說。 朋友圈里曬祝福 相信中秋這天,每個微信用戶的朋友圈,都被各種美食和月餅刷屏。 家住維西縣其宗村的趙光就在微信上曬出了自家的中秋“大餐”,并附上了祝福語。 “在微信上曬曬自家的‘大餐’,其實不是為了曬這頓飯有多豐盛、多美味,而是曬一種溫暖,一種全家團聚的幸福?!壁w光說,“看到朋友們適時發表自己的心情和狀態,就像面對面交談,對于平時各忙工作的他們來說,這種方式無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記者 王瑄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