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黨委、管委會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州級各相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沉著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面對園區工業經濟明顯下滑等各種困難和挑戰,積極順應新形勢,適應新常態,謀求新思路,實現新發展。 2013年以來,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區黨委、管委會不斷審時度勢,結合開發區實際和發展需要,科學擬定了新一輪中長期發展規劃。按照建設一座以“山、水、田、城”共生共融和生態綠化景觀為主體的“小而巧、小而精、小而富”的幸福宜居城市為方向,以建設“工業經濟核心區、龍頭企業集聚區、休閑康體度假區、開放和諧示范區”的目標思路,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區、開放活區、環境興區、發展富區”戰略。 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五年來,區黨委、管委會積極應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視困難為挑戰,變壓力為動力;始終堅持團結奮斗、銳意進取、精準發力、砥礪前行的工作基調不動搖;堅持在整合、優化、利用各方優勢資源上做文章,著力在加大基礎投入、全面提升市政基礎功能,提升美化綜合環境上下功夫。同時,狠抓脫貧攻堅,抓緊改善民生工程項目不放松,抓實招商、親商、愛商、惠商、扶商工作不停步。 各園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壯強,逐步成為了引領迪慶高原生物產業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老虎箐園區大力探索轉型升級,先后引資入駐其他各園區的企業實現日益壯大。園區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實施老虎箐道路工程、松園片區路網改造,綠色產業園區自來水廠改擴建項目建成投運,南部電網優化工程開發區段順利開工建設。在綠色產業園區,建起了以香格里拉酒業、藏鄉生物、香格里拉舒達、青稞食品等以高檔葡萄酒、畜產品、核桃以及青稞產品等一批特色優質生物產品精深加工生產企業;木碧灣片區打造以藏雄青稞為主的青稞食品深加工企業;拉馬落片區興建以澤元藻業雨生紅球藻為主的一批優質生態綠色環保企業。其中,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灌裝車間搬遷擴建一期工程、舒達公司粉末核桃油生產線、東旺生物人工菌絲粉項目、青稞資源開發公司生產線、盛達公司加汽混凝土項目以及老虎箐工業園區料場、光華公司精煉爐等一批續建項目建成投產,藏雄青稞綜合開發、泰源公司萬噸瑪咖酒生產線、雨生紅球藻等一批生物資源精深加工項目相繼落地建設。 園區企業香格里拉酒業公司副總經理崔可栩說:“近五年,是公司基礎投入最多、發展變化最大的五年。入駐園區生產經營10多年來,公司固定資產投資已從入駐時的1500萬元躍升到2016年的8716萬元。至今,已創造利稅3億多元。至2017年上半年,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0%,彰顯了企業自身的挑戰競爭力,同時也拉動了迪慶州葡萄產業發展。” 迪慶本土企業綠林尼西雞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和紅東說,近五年來,是該公司得到區黨委、管委會關心最多、支持幫助最多的壯大發展期,公司規模近五年內得到不斷發展壯大,生產經營實力得到大幅增強,產品市場已輻射到周邊麗江、大理等州市外,至目前,由云南省國有資本運營商城管理有限公司B2B事業部負責合作代理的國內華東五市中高端市場已上架銷售。至2016年,銷售收入已達1370萬元,企業固定資產已從初建時的50多萬元增加到了目前的600萬元。并且,在開發區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脫貧功堅實施產業扶貧項目中,先后在區內發展了20多家養殖戶并提供了技術指導。2016年,向維西縣域發放了20000多羽雞苗,助力脫貧功堅,參與產業扶貧。 精品小城鎮建設亮出新風采 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提升。截至2016年末,共修建大小道路11條。中心片區市政道路建設總長達7030米,人行道總長29632米。從松園橋到老虎箐國道214沿線路段以及中心片區、松園綠色產業園區、木碧彎片區、老虎箐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得到不斷完善。新規劃建設金沙江禮仁大橋、松園橋至拉馬落二級公路項目已完成征地拆遷工作,并將在年內全面開工。“一路一橋”項目完工后,將極大地改善開發區投資環境。 2015年以來,共建設公共綠化建設項目17個,累計完成投資2594.75萬元,其中,養護專項資金43.23萬元。全區共有各類綠地40.25公頃,綠地率達到36.96%,達到省級園林城鎮標準。? ?通過五年來的砥礪奮進,精品小城鎮建設實現突飛猛進,各方基礎功能日趨完善,城鎮面貌華麗轉型,已逐步彰顯出迪慶窗口門戶的亮麗風采。 如今的迪慶香格里拉經濟開發區,處處呈現出嶄新景象: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樓房展示出新型城鎮的亮麗風采;一條條四通八達、綠樹成蔭的城市道路既展示出時代風貌,又滿足了人民群眾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一條順江彎曲、鳥語花香、曲徑通幽的濱江棧道,彰顯出開發區絕好的宜居環境。 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 通過五年來的發展建設,全區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明顯加快;總投資3000多萬元新建成的示范化中心完小已于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師資實力得到明顯增強,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設立于原中心小學校址的村級幼兒園功能完備已上水平。 據中心完小校長李紅勝介紹,目前的開發區中心完小已完全適應轄區群眾子女和園區企業職工子女的就讀需求,目前所擁有的體育運動場館,新媒體教學器材設備等硬件基礎設施,已基本達到現代化教育教學需求。 初具規模的迪慶州城市養老中心、高原病防治中心相繼落戶開發區。據開發區衛生院院長胡東華介紹,至目前,全區范圍的合作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已日趨完善,開發區衛生院的醫技服務水平得到日趨提高。 城鄉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依山畔水的沿江禮仁、新仁村和社區松園、三家村已逐步展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景象,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明顯提高。 據新仁村黨總支書記的和澤娟介紹,近年來,通過各級黨委政府的不斷關心支持,如今的鄉村群眾不僅擁有了集體活動室、籃球場等公共活動場所,而且充分利用公共活動場所,白天供老年人打牌、聊天,晚飯后組織年輕人打跳,不斷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已從2012年的6133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8050元,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實現大幅提高。 地處二半山區的龍洞、魯禮型各村組已成功打破了交通、電力、傳統產業等歷史性發展瓶頸制約,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日趨改善。年滿60歲,家駐魯禮型一組的農民丁志祥高興地說:“想不到我們山里也會有如此大的發展變化。現如今,村村組組都修通了水泥路,每天都有小汽車、農用車來來往往,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人背馬馱勞作方式已成為歷史了,通過政府引導扶持幫助,傳統的種植生產方式也改變了,現在我們每年所種植的大部分是附子、桔梗、重樓、天麻等中藥材,收入比種植包谷等傳統作物高多了。”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指日可待 近年來,該區各掛包部門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圍繞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的總體扶貧目標,按照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嚴要求,堅持“一組一策、一戶一法”扶貧方針,全面動員,迅速行動,深入貧困村戶走訪調研,制定幫扶措施,狠抓脫貧措施落實。 至目前,共投入資金106.216萬元,其中,群眾自籌30.216萬元,財政補助76萬元。首先保障了各貧困戶的安全穩固的住房。按照就近搬遷5萬元、新建4萬元、改造3萬元的標準實施貧困戶住房達標建設,對21戶住房不達標的貧困戶進行房屋建設。 貧困戶家庭成員百分之百參加了新農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對貧困戶因病住院的在新農合完成報銷后剩余部分給予全額救助;教育保障方面與全州同步推進14年免費教育,對考取大中專院校的貧困學生每年給予相應的學費補助,2016年共計發放學費補助9.4萬元。 先后投入扶貧專項資金2275522元,完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方便出行條件。幫助貧困村修通通組道路,為貧困戶修通進戶路。幫助貧困戶實施院心硬化工程,共硬化面積30538平方米。 著力推進產業扶貧措施,先后投入39680元,累計向20戶貧困戶發放種養殖圍欄4324米,依托綠林尼西雞公司,投入資金36650元帶動貧困戶發展養殖業,發放雞苗1610羽;發展7戶貧困戶養豬,發放母豬7頭,投入資金5500元;在山區推廣種植中藥材,完成附子等中藥材推廣種植43.5畝。為了降低貧困群眾發展產業風險,管委會協調綠林尼西雞公司、三江生物公司等與農戶簽訂了回購協議,實行保護價回購,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積極組織相關部門邀請專家學者宣傳黨的扶貧幫扶政策,講解種養殖技術,向村民傳授種養殖技術,289人次受訓;在園區內企業、昆鋼酒店等單位安排貧困人口就業9人,月收入在2000至3000元左右,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提高收入。 開發區黨委書記李力能說:“十月,我們將迎來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開發區的發展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方針政策的引領,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心支持,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開發區黨委、管委會全體干部職工將倍加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努力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動力,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促進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再譜新篇章、再創新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