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個收獲的季節。連日來,香格里拉市金江鎮新建村鄧德品老人高興得合不攏嘴。今年,他家與云南金鋤生物科技公司訂單種植的14畝蔬菜喜獲豐收,這幾天正是西紅柿采摘期,他每天起早貪黑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算產量和價格,他更是精神百倍,忙得不亦樂乎。 ![]() 在離鄧德品家蔬菜地不遠的云南金鋤生物科技公司蔬菜基地,記者遇到了正騎著三輪車來交番茄的鄧德品。他說:“今年家里種植了14畝番茄,這幾天天氣好,也正是番茄采摘期,每天都有幾千斤番茄要采摘和交貨,著實有些忙,家里兩個人忙不過來,還請了鄰居幫忙。按照目前的產量來看每畝估計在8噸以上,合同價每公斤3元,畝產值在25000元左右,因為公司為他們提供了種苗、竹架、肥料等,自己的種植成本只有地租以及勞力,一季下來,每畝利潤在一萬多元,苦點累點也是值得的。” 與鄧德品交流才知道,以前他在村里也是有名的“莊稼漢”,多年來一直在調整種植產業上下功夫。十多年前,村里大規模種桑養蠶,可是后來蠶繭價格一波動,村里的養蠶戶都把桑樹砍了,改種其它作物,只有他家不僅堅持了下來,還擴大了桑蠶種養殖規模,不僅賣蠶繭,還學會了抽死和加工絲棉被,成了種桑養蠶“能手”。近年來,隨著蠶絲價格的上漲,他家的收入也逐年增加。 “今年上半年,我種桑養蠶,下半年就種蔬菜來,一年下來雖然辛苦,但是收入10多萬元。”鄧德品感慨地說,“現在黨和國家政策好,政府就應該多引進農業企業,充分發揮群眾有田地、有勞力的優勢,因地制宜帶動老百姓調整產業種植結構,增加收入。”(石顯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