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領到了產業扶貧獎勵資金3000元,發展養蜂產業信心更足了。”阿月拔高興地說。阿月拔是維西縣維登鄉新化村老吾村民小組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今年49歲,一家六口人,其中有70多歲的兩個老人,一個兒子和兒媳婦,還有一個孫子。其貧困的原因有三:一是缺乏脫貧產業;二是缺乏技術;三是缺乏產業發展資金。 針對阿月拔“三缺”情況,扶貧工作隊、村“三委”為阿月拔量身定做了扶貧方案:利用良好的生態優勢,發展中華蜂養殖業;聘請專家傳授技術;為阿月拔提供扶貧產業獎勵資金。 按照扶貧方案,2016年3月,阿月拔與扶貧工作隊和村“三委”簽訂了發展養蜂產業合同。一年多,阿月拔養蜂規模達到90箱,收入12000多元,還養了10頭年。 像阿月拔一樣,扶貧工作隊和村“三委”為新化村138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量身定做扶貧實施方案,并簽訂產業發展合同。貧困戶達到合同規定的產業發展指標要求,扶貧掛鉤單位將給予每年每戶1000元到3000元的扶貧產業獎勵資金,獎勵資金由掛鉤扶貧單位州住建局、人防辦、公積金中心籌集。新機制煥發脫貧攻堅新活力,新化村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到目前,新化村138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中已有89戶獲得扶貧產業獎勵資金,摘掉貧困帽子。 阿月拔說:“以獎代補產業扶貧資金實在好,好在鼓勵我們加油干,多干多得,不干不得。” 新化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提布說:“針對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的問題,我們推出產業扶貧資金以獎代補發放機制,打破產業扶貧資金發放上的‘平均主義’,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激發增強了群眾向貧困宣戰的內生動力。”(楊洪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