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靠種地、打工和撿菌子,收入很低。現在來村里旅游的人很多,我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一年下來收入還不錯,感到很開心。”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聯合村委會奶思村的村民央宗如此說。奶思村抓住鄉村旅游產業建設這個重點,走出了一條“旅游富民”之路。 奶思村坐落在陽塘措(湖)的北岸,依山傍水,景色綺麗,植被豐富,生態環境良好,具有獨特的高原水鄉景色。據史料記載,1483年,木氏土司木嵚曾經在小中甸(今奶思)建造最大的領主莊園,又是軍事指揮部,由于木天王視這里為祥瑞之地,在這里建造城堡,并賜名“奶思”。從那時算起,奶思的祖輩在這里已繁衍生息500多年。 2014年7月,香格里拉阿佳拉旅游集團對當地進行旅游開發。由公司帶來游客參觀藏式民居,村民小組負責游客分配,農戶負責游客接待,同時開發藏民族文化,讓更多來到香格里拉的游客能更深地認識和了解博大精深的藏文化。依托“陽塘措”旅游資源,積極探索鄉村生態旅游業發展。該項目每年給村民帶來了近80萬元的收益,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50多人。 今年4月,為更好的開發鄉村旅游,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鎮黨委政府要求阿佳拉公司與奶思村民小組深度合作,以公司占60%股份,村民小組占40%股份的合作社模式開發鄉村旅游。目前,該公司與奶思村民小組已經共同注冊成立奶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合作社。 聯合村黨總支書記林秋生介紹說,奶思鄉村旅游正式運營后,優先照顧村里55戶精準扶貧戶的勞動力轉移就業,通過設立服務員、保潔員、保安、演藝員、講解員等崗位,帶動當地農民勞動力就業。 走進奶思村,這里民風淳樸,村容村貌整潔,一座座白色藏房隱藏在松樹林中,游客可以在寬敞的藏房里品嘗淳香的青稞美酒和香甜的酥油茶,聽藏民的牧歌,這是仙境般的旅游體驗。 “2013年以來,村民小組在阿佳拉公司帶動下,發展鄉村旅游,36戶人家輪流接待游客,讓游客體驗藏族傳統文化和農耕文化,每家每年旅游收入在2萬元以上。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了,村容村貌整潔干凈了,村民生活條件好了,日子越來越紅火了。”林秋生說。 今年,奶思村“兩委”也把村集體資金50萬元以原始股的形式投放到奶思鄉村旅游開發之中。景點建成后,按每天接待300人次,每年接待10萬人次計算,通過開發民族餐飲、民族歌舞、民族建筑、服飾文化等旅游項目,按人均純利潤50元計算,年收入可達500萬元左右,可解決當地農民勞動力就業達300人左右。奶思村民通過合作社每年收入可達到200萬元左右,即按全村人口193人計算,每人每年收入可達1萬元左右。 據了解,從2012年起,迪慶州每年安排產業扶貧資金4000萬元,全力推動支柱產業發展。隨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迪慶州旅游產業鏈也得到了進一步延伸,各級黨委政府也抓住旅游這根主“脈搏”,積極探索創新旅游發展新模式,結合各地獨特的民風民俗發展鄉村旅游,高原藏鄉也正悄悄發生著變化。(來源: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