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餐桌牌” 蝶變“餐桌牌”,拉日村產業興旺群眾富。 老黨員古正明家的變遷折射出拉日村“餐桌牌”的蝶變:“以前,我家一年生產山藥也就100來斤,主要自己吃。現在,我家一年生產糯山藥2300多斤,主要賣給消費者。這幾年日子好過了,我家建了樓房,修繕了庭院,存款6萬多元。” 這幾天,拉日村的糯山藥逐步上市,價格不菲,上等的每市斤高達12元,一般的也能賣到每市斤10元。盡管價格不菲,但拉日村的糯山藥依然供不應求。 “拉日村的糯山藥好吃、放心,哪怕價格高點我們也愿意買。”正在維西縣城農貿市場買菜的張大媽說,“農殘超標的食品價格低,但吃了危害健康,這種便宜你敢占嗎?” “我們正是瞄準新時期消費者餐桌上的新需求,大力發展糯山藥、百合、核桃、養蜂等產業的。”拉日村黨總支負責人說,“如今,拉日村群眾已經意識到守住無公害食品這個牌子的重要性。” 因為有了這塊牌子,拉日村的糯山藥走出維西。上個月,在掛鉤扶貧單位的牽頭下,拉日村濟興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維西縣城、香格里拉市等地的12家餐廳達成糯山藥購銷協議,合作社以每市斤12元的價格向餐廳出售糯山藥,總訂貨量達86噸。今年,拉日村8個村民小組270戶群眾種植糯山藥675畝,產量超過120噸。 “我家在山藥地里套種芋頭,山藥收入一筆,芋頭收入一筆,實現兩豐收。”拍底村民小組組長虎順華說,“其他種山藥的農戶有的套種白菜、青菜,有的套種百合,有的套種芋頭,家家都增加了經濟收入。” 前幾年,拍底村民小組實施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項目,無公害糯山藥特色產業就是其中的建設項目之一。通過打好“餐桌牌”,拍底打了個脫貧摘帽翻身仗,全村11戶建檔立卡戶已全部擺脫了貧困。不僅該村民小組脫貧摘帽,其余村民小組也通過發展糯山藥、核桃種植,養蜂等走上脫貧致富快車道。據統計,拉日村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從271戶983人減少到現在的15戶37人,離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日子不遠了。 拉日村生態好,拉日村的蜂蜜深受消費者喜愛。洛馬村民小組養蜂大戶蜂唐靠“甜蜜事業”過上了甜蜜生活。他去年養蜂收入達到7萬多元,今年,他們家養蜂規模達到142箱,實現收入8萬多元。目前,拉日村發展中華蜂養殖520箱。 “盡管今年核桃價格下跌,但我們家仍然靠核桃收入3萬多元。”小拉日村民小組農民曾學文高興地說。曾學文種植優質泡核桃面積達10畝,他勤于管理,年年增產增收。拉日村是迪慶州優質泡核桃種植示范基地,目前,核桃種植面積已經達到2100畝,是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群眾脫貧摘帽,村有集體經濟收入,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不斷增強。村黨總支以“總支+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 “拉日村生態牌和餐桌牌已經取得一定成效。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拉日村正在打出鄉村旅游牌。”村黨總支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所說的“鄉村旅游牌”就是“臘普彎彎”。這張牌是永春河中下游沿線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集生態旅游體驗、休閑、觀光娛樂、餐飲為一體。目前,在永春河中下游沿線的這道風景線上已有兩個休閑山莊,是節假日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