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經歷,就像是給干部鍍了“金身”,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升遷可“加分”,提拔重用將如期而至。在此背景下,許多公務員積極到基層廣闊天地增長才干,但同時也出現為了“攢”基層經歷而“混基層”的現象。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基層工作矛盾多、困難多、挑戰性強,基層的實踐也最具體、最實在、最能鍛煉人。到基層歷練一番,是促進干部成長成熟的有效方法,是我們黨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正因如此,近些年許多地方都在選派干部到基層鍛煉,讓干部多到基層一線磨煉意志、增長才干、汲取力量。把握了干部成長規律,也涌現出了一批受基層歡迎、經受住實踐考驗的好干部。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一些干部把基層歷練當“鍍金”、作“跳板”,為了經歷完整、履歷好看,搞徒有虛名的掛職鍛煉。有的把鍛煉當“段練”,剛下到基層,就想著回去,“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當“空中飛人”、兩邊來回跑,沉不下、待不住;有的不敢擔當,回避矛盾、明哲保身,不惹事也不干事,以期平安度日、順利返程;有的急功近利,熱衷搞“短平快”項目,不愿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這種“鍍金”思想、“跳板”行為,于干部成長不利,對事業發展有害,基層不認可、群眾不滿意,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切實加以防止和糾正。 說到“鍍金”干部,不由得想起了“蹲苗”干部。筆者認識的一名優秀年輕干部在介紹自己成長經歷時深有感觸地說:“我現在之所以發展得好,都是當初到鄉鎮掛職幾年中堅持‘蹲苗’的結果。”所謂“蹲苗”,是北方農民在一段時間里,故意把幼苗邊上的土踩實,暫時不給澆水、施肥的一種做法,目的是讓幼苗輕易吸收不到營養,逼著幼苗把根須扎向更深的地里。這位年輕干部剛到鄉鎮掛職不久,對基層的情況和一些工作方法還不熟悉,但他能耐住寂寞堅持在基層“蹲苗”,倒逼自己把“根”深深地扎進基層的土壤,為成長積累了更多的能量。 習近平同志曾寫到:“越是艱苦的環境,越能磨煉干部的品質,考驗干部的毅力。”他在上山下鄉的那些歲月,住窯洞,睡土炕,吃玉米團子,打壩挑糞,建沼氣,度過了7年艱苦時光,這樣深入持久、踏實務實的基層鍛煉,無疑為他的成長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昔日的鹽堿地上而今已是焦桐成林;“太行公仆”吳金印,哪個鄉鎮窮就往哪里去,干一處響一處,走一路富一路,都是因為他們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基層群眾中,他們無疑是干部到基層歷練、在基層成長的真實寫照和光榮榜樣。 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力發現儲備年輕干部,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煉年輕干部,源源不斷選拔使用經過實踐考驗的優秀年輕干部”,這為年輕干部成長明確了方向、指明了路徑,對做好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鼓勵年輕干部到脫貧攻堅一線去歷練,強調“在溫室里成長慢了一些,溫室里提拔要到一線走一走、練一練,看看能不能脫穎而出。”對年輕干部來說,基層是最好的課堂,苦難是最好的教材,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筆者建議:年輕干部還是要多“蹲苗”,少“鍍金”!(袁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