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漢子余正中今年36歲,是維西縣攀天閣鄉美洛村那米村民小組組長。作為黨員致富帶頭人,今年7月初,掛鉤扶貧單位迪慶煙草專賣局派一名干部帶著他和5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到井岡山參觀學習。一路走,一路看,余正中感受頗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 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差距縮小了多少?余正中擁有了多少獲得感?日前,記者再度來到那米移民新村。 從地質災害多發的舊居搬遷到現在的移民點,住進安逸的“小洋樓”,這是余正中和18戶村民的獲得感之一。冬日早晨,暖暖的陽光照在那米移民新村,幸福的笑容綻放在傈僳族群眾的臉上。 “光住進安居房不行,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好產業,過上好日子。”迪慶煙草專賣局負責人在黨組織“聯建聯創”會議上說,“我們要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生產組織方式,興辦特色產業,讓所有建檔立卡戶在扶貧產業鏈上摘掉貧困帽子。” 說干就干,干就干好。迪慶煙草專賣局憑借市場營銷、信息、物流等優勢,創辦那米雞專業合作社,為那米雞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提供營銷服務,覆蓋那米等三個村民組、100戶群眾(包括建檔立卡戶),投入資金60多萬元,完成了養雞場基礎設施建設、篩選種雞、那米雞品質鑒定等工作。目前,已經成功繁育那米雞2400多只,預計到明年3月,合作社將分發給合作社社員5600羽小雞進行圍欄飼養。小雞長大后,由煙草專賣局利用其物流平臺銷往上海等地,每市斤價格100元。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鏈上,包括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在內的100戶專業合作社社員將長期受益、持續增收。 收入增加是余正中井岡山回來后的第二個獲得感。今年1至11月底,余正中家收入達3萬多元,比去年增加了2萬元。“人家的觀念比我們新,人家的產業比我們好。”余正中說,“現在人家快步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我們依然處在小農經濟時代,人家保護生態的意識比我們強,干勁比我們足。在煙草專賣局干部的幫助下,我們建起了專業合作社,發展那米雞特色產業,脫貧路子越走越寬敞。” “我是黨員,是社干部,帶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是我的義務。在州煙草專賣局的關心支持下,我們進步了不少,但跟井岡山距離還很大。我們只有加油干才能縮小差距。”余正中說。 余正中的話就是那米雞專業合作社社員的心愿。向著這個心愿,迪慶煙草專賣局黨組織日前與美洛村第三支部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籌劃實現這一“心愿”的路線圖:黨員要帶頭,按照 “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將合作社生產的雞苗發放到社員家的山林中圍欄飼養;繼續辦好香格里拉古城的煙草專賣店,在促進貧困戶就業的同時,將利潤注入種植專業合作社,擴大養雞規模,壯大集體經濟;做好教育扶貧工作,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愚,組織學生到大城市參觀學習,給每名大學生每年6000元的生活補助費;組織貧困戶、致富帶頭人外出參觀學習;開展文化扶貧,傳承好瓦器器、弩藝等民族民間文化,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振奮民族精神;改變村容村貌,發展鄉村旅游業。(楊洪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