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程志開) 在茫茫森林里尋到一點滇金絲猴的新鮮糞便,工作人員欣喜若狂;巡山過程中,在無人區解除一個個偷獵者安放的鐵扣子,工作人員就為滇金絲猴少了一道被傷害隱患而開心……自11月18日,滇金絲猴動態監測項目啟動會在省林業廳舉行后,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開始投入監測工作。 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謝紅芳說:“作為滇金絲猴生活的主要區域,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的監測任務很重。為了做好監測工作,在林業廳的組織協調下,保護區投入人力物力做好監測培訓。當前,保護區維西分局、德欽分局已投入監測工作。預計在兩年中有近400人次工作人員投入。” 據悉,此次實施的滇金絲猴動態監測項目,是繼1989年之后首次開展的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全境同步動態監測,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科學掌握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生境狀況、保護管理成效以及受威脅因素、保護需求等情況,從而為評估棲息地質量狀況,制定保護措施,促進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增長和棲息地改善、社區發展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對滇金絲猴分布區生態系統質量的一次檢驗。 項目得到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諾亞方舟專項基金資助,計劃投入資金102.8萬元。監測為期2年,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云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林業局負責組織野外實地調查監測,云南大學云南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滇金絲猴糞便DNA檢測,大理大學東喜瑪拉雅研究院和中國林業科學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負責調查工作整體策劃和地理信息系統建立及相關數據分析,香格里拉滇金絲猴保護協會負責項目實施中的技術協調,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負責地理信息數據的處理和保存,從而形成系統完整的云南省滇金絲猴種群數量及棲息地現狀的信息檔案,為長期監測保護奠定基礎。 近日,白馬雪山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過程中發現以往殘留的鋼絲扣,德欽分局組織開展為期兩周的“清山行動”,對粗卡通至曲宗貢一帶的山林進行排查和清理,并在此次清山過程中完成滇金絲猴糞便樣品采集。 “這次監測開啟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科研機構、民間組織合作保護云南野生動物的新模式,是一次野生動物保護的有益嘗試。白馬雪山保護區野外監測范圍達281640公頃,大多區域為高海拔無人區,監測條件艱苦,但保護區工作人員有信心完成好監測工作。”謝紅芳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