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國家和政府讓我得的病,我生病了國家憑什么就一定要給我錢,國家又沒欠我的。”這話出自維西縣美光村施決村民小組村民蜂自強、一位患了皮膚癌晚期、同病魔做著頑強斗爭的傈僳族漢子之口。 記者見到蜂自強時,他在自家院子里剝著剛收獲的白蕓豆,戴著口罩和墨鏡,但仍沒遮住他已經完全無皮肉包裹的顴骨,右半邊的鼻子已經沒有了,躬著身坐在一條小木凳上,手卻不停地剝著豆殼。“他今天實在是疼得厲害,不然他一般這個時候不會在家的,不是在山上放羊就是在藥材地里,他這個人就算生病了也閑不住。”美光村村委會主任浦玉生語氣沉重地說。 今年52歲的蜂自強是一名傈僳族黨員,從小就有一股敢拼敢闖的勁,上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春風吹進了維西,維西縣高半山區的絕大多數傈僳族群眾還沒有從計劃經濟的的社會大環境中走出來,依然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掙扎在溫飽線下,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封閉而單調的生活。在美光村,蜂自強是最早走出家門闖入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領頭人。上世紀80年代初,20出頭的蜂自強,背著一桿小稱,奔走在各個鄉鎮和村里收購豬毛、羊皮,開始學習做點小生意。由于當時做生意的人就少,做皮毛生意的人更少,蜂自強能遇到的競爭對手沒有幾個,加之他為人本分,又會講漢話,小生意一直做得順風順水。幾年后有了一定的積蓄,他開始在高半山區收購藥材、土特產等,同時還把家里的幾畝地都種上藥材。當附近有點經濟頭腦的人開始學習他做生意時,蜂自強的腰包已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漸漸鼓了起來,成為當時十里八鄉的致富帶頭人。“那個時候他在整個美光村來說是比較有錢的人,但我隨時看到他都是穿著那套舊得不成樣子的衣服,有一次我和他一起步行到蘭坪縣河西鄉,他居然連一碗米線都舍不得買來吃,他勤儉持家的行為在美光村是出了名的。”該村柱各村民小組組長趙順光說。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去了,轉眼他也快要三十了,該為自己的終身大事準備準備的時候,他的下巴卻長出了一個瘤,這讓他的顏值大打折扣,通過打針、吃藥后有了好轉。2000年,他和妻子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步入了婚姻殿堂,甜蜜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長,他的右邊臉上又長出了一個瘤,打針、吃藥也不見好轉,反而疼痛感愈加強烈,這次他只好選擇到大理的醫院就診。經診斷,他臉部的瘤已經轉化為惡性,醫生建議他必須馬上手術,兩次手術后噩耗再次傳來——他患上了皮膚癌,而此時他因治病花光了多年來所有的積蓄,但病情依然越來越惡化,臉上的皮膚開始潰爛,疼痛每時每刻都在折磨著他。“最疼的時候全身麻木,頭發都不能碰,頭皮像被人活活撕裂開了一般,但我想著我不能倒下,我還要養活我的家人,我孩子還小,我要供她們上學,如果有能力,我還要供她們上大學。”蜂自強說。 美光村黨總支書記李樹雄告訴記者:“美光村因為偏僻,離縣城和永春完小較遠,很多學生經常輟學,保學控掇成了我們村“兩委”的一大艱巨任務,很多時候村“兩委”干部奔走在各村民小組給家長和學生做勸返回校工作。蜂自強家兩個女兒在縣城上學,從來沒有輟學過一天,在支持孩子上學這方面他也是一個大家值得學習的榜樣。” 無情的病魔摧殘著他的身體,但卻沒有磨滅他堅強的意志,他仍然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相信只要勤勞付出就會有收獲。從醫院回來后人們仍然看到他每天不是在山上放羊就是在藥材地里忙碌著。高昂的醫藥費讓他變得一貧如洗,在扶貧攻堅的浪潮中他被劃定為貧困戶,但不久后他跑到村委會主動提出申請不要貧困救助。“臉上的皮膚潰爛,肉一塊塊沒了,疼痛讓我生不如死,這幾年的醫藥費花光了我多年的積蓄,說實話我確實缺錢,但我的手腳還能動,我就可以自己賺取生活費和醫藥費,我不想白白拿國家的錢,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比我困難的人還有很多,這些錢可以給更需要幫助的人。”蜂自強虛弱的聲音中透著一股堅定。 “其實他是我們村最需要扶貧的對象了,但他從來沒有和我們村委會提出過一丁點困難。有一次我們去他家看望慰問時扛了一袋大米給他,他一臉認真地說他不需要救濟,讓我們把米送給其他貧困戶,最后我說送給他大米是因為他生病了,來看望慰問下他,他才勉強收下大米。”美光村村委會主任浦玉生說。 談到入黨初衷,蜂自強說,“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入黨就是想多學點黨的政策,通過參加黨支部活動多了解點關系到我們老百姓的東西,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帶頭做生意、種藥材、養牲畜賺錢致富,給哪些只認得等、靠、要的懶人做個榜樣。” 高昂的醫藥費讓蜂自強又回到了過去,并成為了全村最困難的人,但他卻從沒向親戚朋友和村委會叫過苦。2017年7月,蜂自強再次被美光村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列為精準脫貧的對象。“就算他不愿意被列為貧困戶,但他的實際情況就擺在眼前,他雖然得了癌癥,但我從來沒有聽到他哀怨過,他有時會來村委會找我們閑聊也從不談他的困難。相反,主動地向我們匯報他的年收入情況,并經常說他的收入已超過貧困標準,不需要政府再救助。他還積極參加黨支部活動,從來沒有缺席過。美光村施決村民小組和蘭坪縣河西鄉玉獅村清水江村民小組山水相連,因林權、土地等問題鬧矛盾,存在隱患。為了把跨地域矛盾糾紛化解在苗頭、控制在當地,營造和諧、穩定、團結的發展氛圍,我們村與玉獅村搞了聯建制度,要求兩地村民之間簽訂聯建承諾書,當時施決村民小組好多村民都有抵觸情緒,不愿意簽,聯建工作無法開展。了解聯建的目的、意義后,蜂自強第一個帶頭簽了承諾書,還帶病堅持去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他們,全村村民都主動簽了承諾書。如今雙方村民和睦相處,紅白二事也經常來往。假如每個貧困戶、每個村民、每個黨員都有他那樣的思想覺悟,那我們的脫貧、維穩根本不是問題,他的這種精神真的值得大家學習。”美光村黨總支書記李樹雄說。 蜂自強用頑強的精神同病魔戰斗著,也用勤勞的雙手與貧窮對抗著,“我家今年種了3畝苞谷、6畝當歸、3畝木香、2畝白蕓豆,當歸收入6000多元,木香賣了1畝,收入6000多元,白蕓豆還沒有賣,大概有700多斤,可以賣3000元左右,養了20只羊、20只雞、5頭豬、一匹馬,加起來一年收入三四萬。今年我的病情加重了,好多時候我沒法到地里干活,藥材管理沒有做到位,不然我家今年收入肯定比現在要好得多。”蜂自強說。說話間,鮮血不時的浸出他的口罩,妻子默默遞給他一張紙巾,他擦拭完畢,向著太陽抬頭望去,沒有任何哀怨,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 蜂自強自強不息的精神是可貴的,但他的妻子,這位比他小17歲,臉上始終掛著淡淡笑容的女人也同樣值得敬佩,雖然丈夫患了重病,但她仍然對丈夫和家庭不離不棄,每天早出晚歸,放牧著羊群,料理著家務,照顧著丈夫,陪伴著兩個女兒一天天長大,同時也在和丈夫一起承受著生活的巨大壓力,但她也沒叫苦叫累,怨天尤人,他們頑強不息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所有人學習。(和建蕓 央金拉姆 和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