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雪節令,雪龍山下的維西縣保和鎮蘭永村氣候一天比一天冷。“王寶順老人看來沒有多少光陰了,我們去看看吧。”這幾天,85歲高齡的殘疾孤寡老人成了蘭永村群眾熱議的話題。王寶順家也因此一下子熱鬧起來。 “如果沒有侄女照顧,我這把老骨頭早就打鼓了。”昏迷中的王寶順老人只要清醒過了就對前來看望他的親戚說,“我是一個有福氣的人,能活到今天我知足了。” 王寶順是一個不幸的人。他出生在解放前,三歲那年,患了眼疾,家里無錢找醫生治療,雙目失明了。王寶順又是一個幸運的人,他一直得到兄弟姐妹的照料。 王寶順老人逢人就夸贊他的侄女周云芳。周云芳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跟著哥哥姐姐生活。1997年,周云芳參加工作,從此,她就扛起贍養舅舅王寶順的重擔。周云芳在跟男朋友談婚論嫁時,開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跟舅舅一起生活。“剛開始那些年,情況比較好,我教舅舅一些照顧自己的生活小常識,我們去上班了,他也能照顧自己,理發、洗身子這樣的事情我幫他做。但隨著舅舅年齡增長,我和丈夫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了。” 早在10年前,舅舅的生活不能自理了。每天早晨6時,周云芳就起床了。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為舅舅洗臉,緊接著的事情是服侍舅舅吃早點。中午,周云芳從單位趕到家里,照顧舅舅吃中午飯,做家務和為老人洗衣、洗身子。晚上,匆匆回到家里,做飯、照顧舅舅。周云芳一家的每一天都是這樣度過的。 這幾年,周云芳夫妻倆十分繁忙。丈夫邱鵬程在永春鄉政府工作,一個人挑著3副擔子,一副是鄉土管員,一副是鄉民宗管理員,更重的一副是擔任鄉里的駕駛員。“白加黑、五加二”是邱鵬程的工作常態,家里的事情全靠周云芳了。周云芳是維西縣委黨史征集研究室副主任。這幾年,維西縣黨史征集研究和革命老區紀念館建設任務十分繁重,周云芳以拼命三郎的精神投身工作。 也許有人會問:“周云芳家為什么不請一個保姆照顧王寶順老人?” 其實,請保姆的事情周云芳夫婦已經多次嘗試了,但都沒有如愿以償。不知多少回,周云芳夫婦把保姆請到家里,人家看看蜷縮在床上、大小便隨時失禁的王寶順老人丟下一句“給再多的錢我也不干”,走了。 “有侄女照顧是王阿老的福氣。周云芳很難得,不離不棄照顧舅舅20年!”村里人都這么說。 “我照顧舅舅值得!”周云芳在回答人們為什么能夠堅持不懈照顧王寶順時如是說:“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我們的言行無聲地影響著下一代,影響著周圍的人。相信,我們老時,兒女們會像我們對待老人一樣對待我們。”(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