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王瑄怡)“這邊的是松花菜、大白菜、黃瓜、紅薯,這個是育苗大棚,我們種植的的蔬菜都是我們自己育苗的”。上江鄉士旺村“智慧農業”基地的負責人張小華向記者介紹到。 “智慧農業”基地位于上江鄉士旺村馬廠村民小組,該村屬于貧困村,海拔1870 米,年平均氣溫13.30℃,年降水量65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青稞等農作物。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47戶,農業人口1334人。其中勞動力850人、從事第一產業630人。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村。2016年,士旺村著力突破傳統農業發展思路,嘗試“智慧農業”項目建設,借助市農科局在士旺農場的90余畝土地,建立了水肥一體化、氣象數據監測、土壤監測為一體的現代化智慧農業基地。以“智慧農業”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將現代理念、現代工業、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方法等與傳統農業相結合,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需求。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我們的蔬菜都是按照無公害的標準種植的,種植的蔬菜品質都很好,松花菜、黃瓜、大白菜這些蔬菜都全部銷往昆明、上海等地,銷路不成問題。”張小華告訴記者,基地共計種植了150余畝蔬菜,并已投入市場銷售,在試運營階段產生了60萬元的經濟效益。今年11月份在士旺村的火山和拉木古村民小組種植了300多畝的松花菜,預計明年4月份上市。 “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智慧農業”基地的負責人張小華是香格里拉市芳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去年,士旺村委會成立的酥圃灣農業綜合服務部(集體所有制)與芳源合作社合作,以村黨總支牽頭,依托黨支部建立優質高效示范基地,發展智慧農業。在具體的工作中,酥圃灣農業綜合服務部負責產業扶持工作,通過“村委會+村服務部+基地+農戶”模式運作,村委會主要負責對農戶的組織、協調工作,村服務部提供種苗、化肥、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香格里拉市芳源種植專業合作社就負責蔬菜的種植和銷路。 “智慧基地里的設施建設都是由政府出資的,而使用權屬于士旺村委會,我們合作社也得到了村里的支持,免費使用基地種植蔬菜,帶動農戶一起發展致富。”張小華介紹到。 今年,該項目帶動了士旺村124戶群眾,其中精準扶貧戶有26戶的經濟發展,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當地貧困戶提供50多個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共計發放了30多萬的工資。為當地群眾增收的同時,拓寬了就業渠道,實現在家門口完成勞動力轉移就業,全面推動脫貧致富。 “我家的兩畝地全部都種了松花菜。”士旺村火山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和衛明指著路下成片的土地說“不光我家,整個火山和拉木古村民小組都種植了松花菜,大概有300畝。” 和衛明告訴記者,火山村民小組共有55戶,以前依靠傳統的農業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只能解決溫飽,根本談不上致富。今年,村里推廣種植松花菜,免費為大家提供種苗、薄膜、肥料、技術指導,鼓勵農戶走出傳統農業種植發展新的產業。為了脫貧致富,大家都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每家每戶都參與其中。 “有政府為我們做后盾,大家的積極性都高了”。村民和文興說,這次種植的松花菜從種子、秧苗到管理的技術和肥料等這些都是免費提供給村民的,村民只需要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來做就行了,不僅如此,村民還和香格里拉市芳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了購銷合同。 “這批松花菜等到明年四月份收獲季節,我們將用1.5 元一市斤的保底價進行回收,當然如果市場價格調高,我們也會調高收購價,如果市場價格低,我們也不會低于1.5元,這樣村民就不會擔心會虧本,都愿意種。”張小華說。這次推廣的300畝松花菜,預計產量在1畝近3噸,以保底價1.5元一市斤來算,每畝最低收益在8000多元左右。 “現在我們已經向上申請了無公害標識,目前正在審批當中,估計明年手續就會辦下來。”張小華告訴記者,明年“智慧農業”基地還要繼續擴大生計劃推廣1000畝的辣椒,著力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帶動更多群眾入社發展、脫貧致富。 “雖然我們的”智慧農業“基地目前還存在設施不完善,資金不足等情況,但相信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過上好日子”張小華說,大家都相信政府能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面對未來他們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