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記者穿行在德欽縣霞若鄉霞若村的農村集市,體驗農民朋友購物時的喜慶和熱鬧,一股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走在農村的集市上,遠遠看去,火紅燈籠高高掛,五彩氣球隨風飄,攤點兒一個挨著一個,吆喝聲不絕于耳……農村趕集多是全家出動,男人拿著購置的貨物,女人帶著孩子,摩肩接踵間年味兒就“擠”了出來。置身其間,只見柴米油鹽醬醋茶、生熟肉制品、時蔬干貨、水產海鮮、服裝鞋帽、家具碗筷等年貨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最為耀眼的還是那連片擺掛的對聯、年畫和“福”字,遠遠望去,紅彤彤一片,顯得分外紅火熱鬧。 從吃飽到吃好 集市上,記者發現如今的農家人在購買食材時也有了很大變化,不僅副食品豐富,而且也很講究營養健康。 2月14日,家住布養培村民小組的魯茸尼瑪帶著母親到集市上買年貨,才一會兒的功夫,他們已選購好各種肉類、蔬菜、水果。“以前春節,買水果蔬菜最近都要到縣城,買到家時已經不新鮮了。如今家門口有集市,想買什么就有什么,特別方便。”魯茸尼瑪說,“以前過年,那得掂量著兜里的錢能買什么,現在,國家政策好。只要肯吃苦,一年下來收入少說也有四五萬元,收入增加了,農村人也要從吃飽向吃好轉變。” 穿著時尚好看有講究 在富有時代氣息的霞若街道,村民五顏六色的服飾異常醒目。穿名牌、穿時尚的多了,衣著打扮也舍得花錢了,這是記者在農村趕集采訪時發現的一個鮮明特點。 集市上,年紀55歲的扎史尼瑪身著夾克棉襖,看起來十分精神。說起穿著,他感慨地說:“以前家里窮,靠傳統種養殖養家糊口,過年基本沒有給自己買過衣服,現在,我自己開了小賣部,還跑跑出租,日子越來越寬裕了,有了錢,現在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扎史尼瑪高興地說。 近年來,霞若街面上又多了幾家美容美發店,生意十分火爆。“過年就要漂漂亮亮的,今天,約上幾個朋友做個新發型,心情也美美的。”達娃拉姆說。 用科技注重時尚和品質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用的方面更加注重科技時尚和品質。走進霞若集市,街道兩側隨處可以看到剛開的手機店,各種品牌的智能手機琳瑯滿目,吸引了不少顧客。“這兩年在外打工賺了點錢,一個千元左右的智能機對自己來說不算很大的花銷,僅去年一年內就給家人買了兩部智能機,現在農村年輕人都用智能手機,手機質量好,功能多,跟家人朋友聯系也更方便,在外隨時還能看到家鄉的變化。”余華說。 “以前趕集時開著三輪摩托來給村上送貨,還沒覺得堵,現在農村好多人都買了車,春節集市熱鬧起來,開著面包車去送貨就堵的過不去。”來自四川的商人唐永華告訴記者。 隨著國家推進“村村通”工程,霞若鄉大部分農村都修起了水泥路。如今,家家戶戶都有摩托車,很多人家還買了小汽車,放眼鄉村,處處都透著新時代的氣息。(記者 央金拉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