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政策好,大家結合各自實際情況,積極發展生產,把日子越過越紅火?!辨偪悼h南傘鎮南傘村大壩村民小組組長彭新榮說。幾年前,彭新榮在自己家里,率先開起了農家樂——佤家園農家樂。 ?大壩自然村是一個典型的佤族村寨,有農戶48戶186人。村口是一座裝飾有牛頭燕尾佤族特色的寨門,穿過寨門進村,干凈整潔的硬板路邊,整齊排列著一排有箭頭標識的農家樂指示牌,綠樹包裹中富有佤族特色的民居房若隱若現。 ??“我家是村里第一家開餐廳的?!迸硇聵s自豪地說,在他的示范引領下,如今村里開起了10余家餐館和農家樂,每天營業額達1000余元?!?/p> ??近年來,各級各部門共投入資金1067.46萬元,在大壩村實施了特色民居建設、飲水設施等項目。村容村貌今非昔比,一棟棟嶄新的民居依山傍水,寬闊整潔的柏油公路通到寨門口,文化活動廣場、公廁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原來我們村臟、亂、差的現象比較突出,尤其是雨季天,房前屋后有時豬糞滿地,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戶戶建起了樓房,進村道路也變成了硬板路……”彭新榮感慨地說。 ??“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共產黨”,村里文化墻上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要不是黨的好政策,我們村不可能有這么大的變化?!痹诖褰M活動室,彭新榮特意翻出村寨舊貌照片給記者看,上面是低矮的磚木房、土墻瓦房,與如今寬敞明亮的磚混平房形成強烈對比。 ??如今大壩村黨支部共有8名黨員,像彭新榮一樣有帶頭發展產業的,有發展農家樂的,有發展蔬菜種植的……在支部帶領下,家家感念黨恩,人人銘記真情。 ?云南日報記者?謝進?李春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