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全國政協委員、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團演員茸芭莘那眼中,家鄉人民唱的山歌像他們的心靈一樣質樸,像奔騰的怒江一樣歡暢。她唱著外公教的普米族民歌走出怒江大峽谷,走上了更寬闊的舞臺,但她的心和目光卻從未離開家鄉蘭坪。 ??? 每年家鄉民族節慶的演出活動,她一個也沒落下;家鄉的點滴變化,因為移動互聯網的連接,隨時呈現在眼前。 ??? 橫斷山,路難行。翻不完的高山,走不完的險路,曾是當地群眾心中深切的痛。茸芭莘那說:“到鄉上沒有路,要走上一整天。途中能攔到一輛拖拉機搭個車,簡直是種幸福的感覺。”打破高山深谷的阻隔,與外界連在一起,是普米族群眾長期以來最為迫切的愿望。這些年來,蘭坪的公路建設有了很大變化,現在正在修高速公路,還要建設機場。去年春節,回老家河西鄉三界村走親戚拜年,車子直接開進了村。她發現不少新建的農家小院里都停著小汽車,這說明路好走了。 ??? 變化不止這些。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在鄉里看病可以報銷大部分的醫藥費;實施14年免費教育,貧困家庭孩子不會再因貧輟學;電腦手機普及,現在村民買菜也用上了微信支付;村里還組織了合作社,發展青刺果、重樓和蜜蜂養殖等特色農產業。 ??? 逐漸富起來的普米族鄉親,更為看重對下一代的教育,愿意為孩子讀書花錢了。一些年輕人不但走出了怒江,更走到北京發展民族特色餐飲。“比起有了房子、車子,這些思想觀念的變化更令人高興。” ??? 談到普米族未來的發展,茸芭莘那說,“山”的阻隔正在消除,面對高度同質化的現代社會,彰顯特色對少數民族發展更為重要。尤其是對具有獨一無二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的家鄉來說,實現更好的發展,離不開本民族文化這個根。期待有更多普米族年輕人熱愛、傳承和弘揚本民族傳統文化,抓住國家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好機遇,讓普米族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展示出獨有的魅力與價值。在努力追逐幸福夢想的路上,讓每一天都色彩繽紛。(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