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采訪維西蘭花協會理事長楊世宏先生時了解到,維西將蘭花產業與精準扶貧緊密結合,引導蘭花種植大戶以“一戶一品”、規模化種植、“專賣店”銷售的方式,與有養蘭意愿的建檔立卡戶一對一結對掛鉤幫扶,讓蘭花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聽到這一消息,記者感到很振奮——維西蘭花產業致力助推脫貧攻堅,找到了一條與時俱進的發展路子。 記者認為,這一舉措是維西各級各部門經過深度調研、認真分析維西蘭花產業現狀和當前發展形勢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做出的決策,為維西蘭花產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維西有非常豐富的蘭花資源和悠久的栽培歷史。據有關資料統計,維西境內有150個蘭花原生種、80余個特色名蘭、200多個新種,有太白素、維西紅荷、白玉素馨蘭、高山素馨蘭、銀邊雪蘭、綠玉合瓣蘭等上百個蘭花名品。至2018年,維西已連續舉辦了十五屆蘭花節。全縣蘭花種植戶曾經達到7000多戶,養蘭總量達310萬盆。2002年至2012年,維西縣每年蘭花交易額都在1000萬元以上,一大批群眾靠種植蘭花脫貧致富,種植蘭花已成為維西各族群眾的習慣。 這一舉措是維西蘭花產業與時俱進、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多年來,維西養蘭大戶依靠蘭花脫貧致富,建起了“蘭花房子”,買了“蘭花車子”,存了“蘭花票子”,過上了小康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眾鄉親。養蘭大戶結對幫扶建卡立檔戶是養蘭人回饋社會、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的最佳途徑和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具體實踐。 當前這一舉措,契合天時地利人和。維西各族群眾一直有養蘭、愛蘭、護蘭的優良傳統,但過去由于蘭花價格虛高,普通群眾無力種植,蘭花投資風險大,廣泛推廣種植時機不成熟。近年來,蘭花價格回歸理性,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的追求不斷變化,花卉成為群眾美化庭院的生活必須品。蘭花作為花中君子,最受群眾喜歡。此時正是廣泛推廣、規模化種植蘭花的最佳時機,也是蘭花高端市場冷淡后,及時改變經營模式,走平價親民路線的最佳時機。 實踐證明,蘭花不與人爭地,是最適合百姓發展的庭院經濟模式,無論陽臺、庭院、屋頂、室內,每個家庭可視自己的居住條件養殖蘭花。因此,現在是讓蘭花走入千家萬戶、尋常百姓的好時機,也是維西蘭花資源優勢轉化經濟發展優勢,讓廣大群眾嗅著蘭香致富奔小康的大好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