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維西縣保和鎮精準扶貧農特產品銷售中心開始營業,開通了無公害食品從生產基地到消費者餐桌的直通車,織緊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的產業鏈條,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并通過落實幫扶措施,使建檔立卡戶在產業價值鏈條中獲益。 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創新實踐,是培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眾所周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是農業產業價值鏈上的弱勢群體,受觀念落后、技能缺乏等因素影響,在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中,他們會掉隊、會落伍。 如何才能確保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在產業價值鏈上不落伍、不掉隊呢? 我們應堅持這樣一條原則: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主體是包括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在內農民,絕不能把農民丟到一邊,更不能讓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掉隊。 為了確保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不落伍、不掉隊,維西縣在實踐的基礎上拿出了“五個緊跟、三個緊扣”的好思路、好辦法。 “五個緊跟”即:“扶貧資源緊跟建檔立卡戶走、建檔立卡戶緊跟能人走、能人緊跟專業合作社走、專業合作社緊跟龍頭企業走、龍頭企業緊跟市場走”;“三個緊扣”即:緊扣扶志,激發內生動力;緊扣扶智,提高綜合素質;緊扣扶制,積極探索和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構建以“公司+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的多種發展模式,系緊了企業(公司)、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共同體鏈條,與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在產業價值鏈中獲益。(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