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香格里拉市虎跳峽鎮金星村,和風吹送、百花盛開,榮森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重樓基地掩映在山林中,村民們正忙著給十幾畝重樓蓋上遮陰網,撥開厚厚的土層,年份不等的重樓幼苗正破土而出,吐出嫩芽,小小的果實孕育著希望。 重樓成為群眾增收的香餑餑 重樓是名貴中藥材,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之功效。近年來,隨著市場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其價格也不斷上揚。 金星村托扒村民小組海拔2500米,是種植重樓的最佳之地。2011年,托扒村民小組組長段榮坤成立了榮森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始探索重樓種植。由于缺乏資金、技術,合作社從成立、壯大到取得成效十分不易。 合作社成立初期,段榮坤為每戶社員發放2000元啟動資金,讓群眾自行上山采挖野生滇重樓,并把培育出來的重樓秧苗統一交給合作社種植,逐漸擴大種植規模。“經過長期摸索、實驗,合作社社員逐步掌握了重樓育苗技術。目前,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能進行育苗。現在每公斤重樓種子能出苗7000苗左右,除自己栽種外,大多數幼苗都以每苗1.5元進行出售,大大增加了群眾收入。”段榮坤說。 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為增強發展后勁,金星村黨總支以“總支+互助社+農戶”的方式,積極扶持村內的產業發展。按照“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滾動發展”的原則來吸引農戶參與。“托扒村的重樓產業發展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鎮農科站全力予以技術支持,從栽種到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手把手指導,為我們種植重樓解決了后顧之憂。”段榮坤說。 當前,榮森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里最早栽種的重樓已經近6年時間,再過兩年,成品重樓便可逐步采挖上市。屆時,育苗棚里的5年苗可以被移栽到基地,實現合作社重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增收、合作社發展”的雙贏局面。 抱團發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在沒有加入合作社之前,我們都是單打獨斗,上山挖一些野生重樓,自己搞培育。但因為技術不行,出苗率低,收入也很低,村里大多數家庭都是貧困戶,生活十分困難。自從加入合作社后,每年都能領到分紅,我家去年領了差不多4萬元,全村群眾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了。”64歲的張全壽說。 截至目前,合作社周轉運營資金達60多萬元,重樓種植規模達42畝。在托扒村,依托重樓種植,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 除了群眾得到了實惠,每逢假期,村里初中以上的學生還可以到基地干活,每天給120元的報酬,不少學生通過在基地打工攢夠了學費。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又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 據段榮坤介紹,合作社已覆蓋村民小組的所有貧困戶,采取工分計酬的方式,實行多勞多得,年內出工越多,年底分紅就越高。制度明確后,大家不會相互推諉,在基地干活就像干自家農活一樣積極。 在榮森農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2016年,村民丁兆林成立了新源農民種植養殖合作社。目前,共有社員13戶(其中貧困戶2戶),種植重樓13.6畝。據丁兆林介紹,到2019年,該合作社便可產生效益。 據了解,截至目前,金星村共有種植養殖合作社27家,涵蓋養豬、養蜂、養牛,重樓種植等各個領域,每個村民小組至少有2家以上合作社。其中,僅重樓種植面積接近210多畝。(和泰君 松學寶 吳姍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