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科普進鄉村 專家對麗香高速公路進行地震地質勘查 ![]() 學校開展地震緊急疏散演練 ![]() 香格里拉地震綜合觀測站 ![]() 我州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專題講座 十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國自建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災害損失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災害,導致數萬同胞在災害中不幸遇難,數百萬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園,數十年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毀于一旦。地震共造成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 防震減災 我們在行動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目前人類還不能阻止它發生,只能通過震前預防、震后救援和重建等努力,盡可能地減輕破壞性地震所造成的損失。“汶川地震,也在給我們敲響警鐘,震前預防是關鍵,因此,我們積極加強中小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目前,已在全州各個學校形成了長效機制;2011年,開展了全州地震應急綜合實戰演練,2017年12月,我州成功舉行首次地震應急桌面推演。2007起,我州對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暨安居工程進行技術指導,把抗震設防要求納入迪慶州建設工程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州防震減災局震害防御科科長鮑學海說。 汶川地震發生后的十年間,州防震減災局結合云南省政府實施的“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十項能力措施”,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強了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在保障監測臺網正常運轉的同時,強化監測質量管理,加大與鄰區預測預報協作,努力提升地震監測能力;進一步加強震災預防工作及對州內重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管,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嚴格審核把關一般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實施藏區科普宣傳示范工程;進一步加強地震應急處置能力的建設,適時修訂《迪慶州地震應急預案》,指導各市縣(區)政府編制地震應急預案,督促檢查和落實地震應急準備工作。2011年,投資120萬元對國家級地震臺——香格里拉地震臺站進行了優化升級改造,2012年,建立了迪慶州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當地震發生后,調用數據庫數據,利用應急決策輔助系統,就會知道地震發生地將會有多少傷亡的數據,對快速、高效開展震后救災起到重要的參謀作用”鮑學海介紹說。 “以防為主”就是要把地震事件發生之后一時的、被動的、消極的救災活動,轉變為地震事件發生之前長期的、主動的、積極的、全社會參與的防御行為,而防御行為的養成則是依靠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的形成和提高,這就需要大量的、深入的、持久的、廣泛的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和普及教育。“我們積極實施‘防震減災知曉工程’,堅持每年的‘5·12’全國防災減災日、‘7·28’唐山大地震紀念日等重要時段開展主題鮮明的宣傳活動,采用多種形式針對不同對象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州防震減災局局長錢鈞說。 除了常規宣傳外,我州還開通了迪慶州防震減災局微信公眾號,還在云南省防震減災網、迪慶州防震減災網上開展宣傳;在迪慶日報“迪慶藏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特刊”上刊登“迪慶州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歷程”,加大防震減災工作的宣傳力度;制作適合迪慶實際的《地震常識問答手冊》《迪慶州中小學校應急避震指導手冊》;積極參加云南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骨干培訓班培訓,提升我州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的能力和成效;通過科普講座的形式,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去年,我們邀請了云南省地震局調研員、高級工程師李道貴老師到武警迪慶支隊、武警迪慶森林大隊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專題講座,協助州科協到德欽第二小學開展防震避震科普講座。”州防震減災局監測預報科鄒仕萍說。 按照“主動、慎重、科學、有效”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方針,通過多渠道開展防震減災知識的科普宣傳,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地震緊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我校從2009年開始,每學年都會進行至少兩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主要是為了向師生們傳授地震發生時的避震、震后的緊急疏散和自救、互救等知識。通過演練讓老師和同學們了解發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置、地震發生后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如何去救別人。”州藏文中學政教處主任尼瑪齊老師說。 “通過防震減災演練,使我知道了如果在學校遇到地震,要聽從老師的指揮,避免擁擠,避開人多的區域,避免發生踩踏事件,及時逃生。在操場或室外時,可以原地不動的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如果在教室或者宿舍內,我們遇到地震,在不能逃跑的情況下,要盡量躲到教室或者宿舍的角落或者桌子、床底下,還要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等容易下墜的物品。” 藏文中學高63班學生李正龍說。 地震來臨時 防抗救相結合 2013年8月28、31日,在我州香格里拉市、德欽縣和四川省得榮縣交界處發生5.1級、5.9級地震。地震發生后,州防震減災局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到震中調查災情,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震情、災情、建議,啟動《預案》,并及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迅速落實地震應急指揮部辦公條件,確保后勤保障,24小時值班觀測震情動態,在監測震情的同時,積極配合協助省局快速、有力、有序、高效地完成后勤保障、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地震應急宣傳等各項應急救援工作。“28日凌晨5點左右發生地震,當時通訊中斷,電力癱瘓,大家都感覺人心惶惶,天亮后相關單位及時的組織人員進行搶修,下午5點左右,救災物資就發放到受災群眾手里,發生地震的當晚,老百姓就安全的住進了帳篷里,黨委政府的救援應急措施做得很好。”德欽縣奔子欄退休教師斯南吾金回憶說。 “我年輕時也經歷過地震,當時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汶川大地震之后,政府及各單位經常來鎮上、村里面宣傳怎么預防地震、地震來了要怎么辦,所以,2013年奔子欄地震發生的時候,雖然心里很害怕,但大家都沒有慌亂,都知曉該怎么逃跑、怎么去躲避和救人。” 奔子欄鎮村民李忠海老人說。 “8·28”“8·31”地震發生后,我州防震減災部門加強了地震監測工作,2014年投入256萬元,建成了德欽地震綜合觀測站,完成80米觀測山洞建設,并于當年投入觀測,架設有測震、垂直擺等測項,還在全州范圍內架設了8臺地震預警臺。“我們微觀專業監測的同時還加強了地震前兆宏觀觀測,實現了宏觀觀測點在全州29個鄉鎮全覆蓋,每個鄉鎮設有宏觀聯絡員,每周實行宏觀異常零報告制度。”州防震減災局局長錢鈞介紹說。同時,我州還加強了地震災害防御及地震應急救援工作,建立了1個地震科普示范小區——祥巴林卡小區,并且在全州范圍內建立了7個地震科普示范學校。2015年投入500萬元建成了迪慶州地震災害應急指揮中心,包含土建施工和技術系統建設,實現國家、省、州、縣四級互聯互通、視頻通話、雙流傳輸、遠程地震災害應急指揮。 2016年3月,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督查組對我州地震應急準備工作進行實地督導檢查,國務院督查組組長、中國地震局副局長修濟剛對我州所開展的防震減災工作,特別是在應急指揮平臺建設、物資儲備、應急演練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期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領導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體現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在地震災害斗爭的實踐中,我們必須更加注重地震災害風險管理、更加注重災前預防、更加注重綜合減災、更加注重發揮地方、社會、市場的作用,不斷提高防震減災的綜合能力和效益。 防震減災任重道遠,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攜手共進,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家園。(和建蕓 張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