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維西縣康普鄉“最美人物”和云珍 和云珍擔任維西縣康普鄉阿倮村婦聯主席18年了(2016年前為婦女主任)。擔任村婦聯主席的第一天,她鄭重向姐妹們承諾:“我一定盡最大努力為姐妹們辦事!” 阿倮村有9個村民小組,除兩個村民小組群眾居住在江邊外,其余7個村民小組都居住在高半山區,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群眾文化素質偏低,經濟社會發展滯后,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 和云珍家居住在阿倮下組,這是一個納西族、傈僳族聚居的小山村。依靠勤勞和智慧,和云珍家在脫貧路上走在前列。這位納西族婦女除了擔任村婦聯主席外,還擔任著村黨總支委員會委員、村委會委員、阿倮下組組長等職務。她丈夫是阿倮村委會副主任,她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大學,一個上初中。 “和云珍家交通相對方便,家庭條件也好,她把姐妹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不計名利為姐妹們解難題,辦好事。他們家成了姐妹們的‘娘家’和‘辦事處’。”村民和衛芳說。 這幾天,連續下雨,通組公路多處受阻,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和云珍帶著30多名婦女投身搶修公路的義務勞動中。 今年春耕時,大家的地都種完了,阿倮下組殘疾人朱云貴家的地還荒著,和云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4月17日,她帶著13個婦女帶著工具幫助朱云貴家種了5畝的包谷。朱云貴感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我連一口水也沒有給你們,心里過意不去。” 阿倮下組共產黨員和衛芳說:“姐妹們有困難時,和云珍總是把姐妹們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解決困難。” 說起和云珍,李麗英感激涕零地說:“和大姐比親人還親。她的大恩大德我永遠忘不了。” 李麗英是阿倮村十九里組傈僳族農民,家里十分貧困。2017年6月10日晚上8時許,李麗英肚子疼得厲害,她母親打電話給和云珍說:“我女兒疼得厲害,恐怕要生了,趕緊幫忙過來一下。” 十九里組離阿倮下組16公里,李麗英家住的地方離公路還有一公里多。和云珍接到電話后不假思索地讓丈夫開著車去接李麗英。和云珍夫妻倆把李麗英接到家里時已是晚上9點多了。在家里住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一大早,和云珍夫妻倆開車將李麗英送到康普鄉衛生院。醫生說:“離產期還有3天時間。你們最好到縣醫院去生產。”李麗英在和云珍家住了兩天后,和云珍聯系了一輛面包車將李麗英送到縣醫院。次日上午,李麗英成功分娩了。在縣醫院,和云珍一個人照顧了李麗英兩天,之后聯系了一輛農客車送李麗英回家。一路的開銷都是和云珍自己掏錢。 2016年5月12日上午,家住俄咱米組的巖子妹家丈夫打來電話說:“我老婆要生產了,幫忙來接一下。”和云珍把巖子妹接到康普鄉衛生院,檢查后,醫生說:“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是高危孕產婦,建議到縣醫院分娩。”和云珍送巖子妹到縣醫院檢查,醫生建議到大理醫院去分娩。巖子妹的丈夫從來沒有出過遠門,請求和云珍幫忙一起去。和云珍二話沒說又跟著去了大理醫院。檢查后,醫生說:“要住院觀察,要一個多月才分娩。”巖子妹的丈夫跟和云珍商量后,決定回維西縣生。到維西后,他們將巖子妹送到縣婦幼保健站,住了兩天后,又將巖子妹送到縣醫院成功分娩。 據了解,和云珍當村婦聯主席以來,這樣的事情先后遇到了12次。 在創“四美”評選活動中,和云珍擔任組長的阿倮村阿倮下組被評為康普鄉“最美村莊”。自己居住的村莊美了,和云珍不忘幫助其他村莊變美。她帶著12名婦女黨員對全村各組創建“四美”工作進行指導,入戶手把手教群眾如何做到庭院整潔、廚房整潔、臥室整潔、客廳整潔、個人整潔。 “我家愛人是一個熱心腸人,我理解她,支持她。”和云珍的愛人說,“兩口子吵架找她,酒醉打老婆的找她,鄰里鬧矛盾找她。不管誰找她,她都盡心盡力幫忙。” 今年,和云珍家被評為康普鄉“最美家庭”。 “我的事情很多,很繁雜,但我感到很高興。”和云珍說,“前幾年,村里夫妻鬧矛盾來找我的每年至少有20件,這幾年來,我們村夫妻鬧矛盾的、酒醉打老婆的越來越少了,今年以來,來找我解決夫妻矛盾和酒醉打老婆的一個人也沒有了。” “我在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種植了10畝木香,按照跟專業合作社簽訂的合同,我們家今年收入將突破1萬元,可以脫貧摘帽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李子平說。 2016年3月,和云珍創辦了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55戶,其中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40戶。合作社為社員提供技術指導、購銷等服務。(楊洪程) ? |